距离上次说这件事才一个月,张易就来交论文,王副校长都感到惊讶了,他当然不知道,如果不是研究判官绝学,张易半个月就能完成论文。 王校长没有让张易立刻离开,留着张易一直聊到饭点,然后带着张易去食堂吃饭,到了饭堂,又把张易介绍给李副校长。 张易立刻明白,肯定是李副校长上午有事,才拖住自己到现在。 和王副校长的平易近人相比,李副校长就要威严多了,张易虽然没有见过面,却知道这个人,国内著名的国学大师,研究孔孟,对资治通鉴有深度研究。 张易打饭时看到他,发现不少教员对他打招呼,都小心翼翼的,不像对王副校长打招呼那么轻松。 等王副校长端着饭盒,带着张易,介绍给李副校长后,李副校长板着的面孔一下子就绽开了,谈话声音都有些大了,而且带着欣喜,一定要张易吃完饭,到他办公室喝杯茶,他这么一邀请,张易想起,李副校长还有个‘当代茶圣’的雅号。 李副校长这个变化让不少教员都感到诧异,搞不清这个年轻人是谁,还以为是哪家的后辈。 李副校长雅号不是白叫的,他喜欢喝茶,更喜欢研究茶,办公室里专门有个喝茶的套间,请张易坐下后,还拿出几种茶叶,让张易猜是哪种茶叶。 茶叶包装都是三无的小袋,看茶叶样子猜茶叶产地名称这些的,张易当然猜不出来。 张易喝茶真的不讲究,以前都是喝家乡的炒青,对于这些名茶,哪里说得清楚,就算书上介绍点茶叶知识,顶多一扫而过,根本不会细看的,能记住更好,从没有想过有仔细研究的必要,现在被李副校长拿出怪异形状的茶叶,问及什么名称,什么口味,当然是一无所知,只能摇头说不清楚。 李副校长当时也没有说,王副校长当然也不吱声,陪着喝完几杯小盅后,就告辞了。 等王副校长离开后,李副校长这才开始给张易介绍:“老王喜欢喝绿茶,不喝乌龙茶的,因此等他走了,我才来给你上这一课。今天下午,你哪儿也不要去,就在我这里品茶,书上的内容,我不说了,我会给你一本书看,今天就拿出几种乌龙茶,我们慢慢品,喝一次比什么都强。” 张易搞不懂李副校长怎么会对自己这么看重,专门要给自己普及茶文化,自己虽然活过一辈子了,但现在不过二十来岁,对方快六十的样子,还是州级干部,既然要教自己茶叶知识,就装着受宠若惊样子,对李副校长说:“这个,好像太浪费您时间了吧。”其实他想早点回家,研究点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李副校长立刻说:“没事的,我知道你国学不错,看到你茶文化欠缺,这就给你补上,这也是国学一部分呢,这个可不是看书,就能学到手的。” 他这么说,张易也明白了,这是真要帮自己补课,况且,学一学茶文化,还是不错的,也就不矫情了。 老老实实坐下来静等,看着李副校长一丝不苟操作,对他的讲解,也认真听着,了解每一种茶叶如何辨认,该怎么闻,怎么看,各自有什么特点,还有烹茶时,需要注意什么,茶具如何选择,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怎么区分,都一一记下了。 张易最大的特点,就是记忆力很好,耳朵听的,眼睛看到的内容,只要用心记,都能牢牢记住。 这下子,两人真的不是为了品茶了,完全是教学。先拿出茶叶,挨个欣赏茶叶样子,辨别其中细微之处,明白产地,产出时间,揉制方法的区别。然后再煮茶,体会品评之间的差异。 李副校长一下午,总共煮了十六壶茶,看着张易每一盅都喝下去,又让张易说出特点感受。 根据李副校长介绍,张易体会各种感觉,确实很有收获,有这么一次深入学习,对乌龙茶也算有个了解了。 结果就是张易一下午,上了两次卫生间,才结束教学。 时间早就下班了,李副校长才意犹未尽,对张易说:“今天的青茶就到了这里,下次再过来交论文,还到我这里,我们讲红茶,要么,你下次直接到我这里,论文交给我就行了,我会给王副校长的。” 张易听了一愣,原来他也想要论文手稿啊,就说:“好的,王副校长要的是原稿,到时候我多誊写一份吧。” 李副校长摇摇头说:“那就算了,原稿还是你交给王副校长吧,不需要多誊写一份的。” 张易笑着说:“没有关系,我誊写很快的。”这是试探到底谁要了。 李副校长还是一口拒绝了:“真的不用浪费时间,我们需要会复印的,你就送一份原稿来就行了。” 等张易走了,李副校长电话打给王副校长说:“这孩子真不错,很坦诚,却非常机警,城府也深。” 王副校长笑着说:“他应该已经想到原稿是您要的了。您说,下次来,他会送几份原稿?” 李副校长笑着说:“一份,画蛇添足的事情,他不会干的。等我介绍完红茶,你得拿点绿茶过来,我这里可没有好绿茶。” 王副校长立刻说:“这我得收集一下的,总得给他配齐了,他论文送得很快的,最多两个月就用到了。到时候各种春茶也都有了。” 在政校喝了半天茶,确实学到不少茶的知识,盐铁茶自古一直是国家专营的东西,文人骚客对于茶的赞美和研究太多了,就算看书再多,如果不亲口尝一尝,是永远不知道国饮真谛的。 刚被普及了青茶的知识,结果李琪第二天就给张易送来了大红袍。 当时张易请李琪到健康小煲吃了顿快餐,还给他炖了一个补气的煲。吃完饭,他就从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