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185章 文明的味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5章 文明的味道(2 / 2)

“…按照现有的高炉产能计算,今年唐山铁厂的生铁产量大约能够达到7万吨,坩埚钢能够超过800吨。

按照铁厂的最新规划,今后五年内铁厂的生铁年产量要达到30万吨…”

蒋德璟满怀喜悦的介绍完了铁厂的现状和远景之后,又不由有些担心的对着皇帝说道:“可是陛下,现在光是唐山铁厂7万吨的年产生铁产量,足够每年修建3千里长的铁路了。

更不必提西山铁厂1.2万吨的生铁年产量,山西诸铁厂一年不少于3万5千吨的生铁产量,芜湖、佛山等南方传统炼铁心大约一年近五万吨生铁产量,其他各省的零星产量1万5千-2万吨之间,再加山东、武汉今、明两年陆续投产的铁厂。

臣估计,今年全国的生铁产量大约能够超过17万吨,而明年不会少于24万吨。如今市场的铁价,虽然从49元每吨升到65元每吨,不过这也是建立在北方大建铁路的基础的。

一旦北方的铁路建设完成,铁价下跌。这些聚集在铁厂工作的青壮工人失去了工作,恐怕会成为地方的隐患啊。”

对于蒋德璟的担忧,朱由检心里自然是发笑的,不过对于一个生长于农业社会的古人来说,是无法想象钢铁在工业革命是如何被广泛使用的。

仅仅是生铁年产量有可能超过了20万吨,连蒋德璟这样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读书人,都已经开始担忧起今后的生铁会不会用不掉的问题了。

然而对于朱由检来说,这样的生铁年产量,在后世大约还不够一个县的消费需求。而且这还只是最基础的生铁,性能更为优秀的钢材,现在一年也几千吨而已。

如果让蒋德璟了解到,后世国的钢铁生产和消费是以亿吨来计算的话,也许他会深刻的怀疑起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来了吧。

不过对于蒋德璟的担忧,崇祯也不能完全无动于衷,他只能试着对蒋德璟解释道:“朕觉得,蒋卿对于生铁消费的未来过于悲观了些。

我们先说说这个铁路建设好了,根据这一年多来的铁路运营,我们发现运载重物和使用过于频繁的路线,5公斤每米的铁轨实在是太容易损坏了。

所以思院在试验之后,决定重新调整铁轨的制作标准,分为9公斤每米和12公斤每米的两种标准铁轨。后者用于装载矿石、木材的主干道,前者用于一般的干线。至于原先的那些旧标铁轨,或是逐步进行更替,或是使用于短途支线去。

因此在相同的铁路修建里程,铁料的投入使用将会增加一倍。另外,朝廷还打算在滦河试造一座铁桥。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将来在黄河、长江、钱塘江、珠江,我们都要建设能够让车辆通行的坚固桥梁…

想一想吧,光是以这些用途,一年不要说几十万吨生铁,是几百万吨,乃至千万吨,我们也一样能够消耗的掉。”

对于皇帝画出的画饼,蒋德璟和铁厂的管事们倒是没有什么激动的表现,反而面面相窥了起来。皇帝描绘的未来的确很美好,但是这得要花多少钱?大明的国库真的能够撑得住吗。

朱由检似乎意识到了身边人的反应不及预期,于是又换了一个角度说道:“唐山铁厂今年出产了7万吨生铁,不计算坩埚钢的产值,这些生铁也价值455万元。

京畿一带的田,一年产出也不过2元每亩,也是说,你们今年创造的产值,相当于220万余亩良田的产出。你们试着想一想,铁厂现在才多少工人,每个人创造的产值是农夫的多少倍…”

在崇祯同蒋德璟等人解释铁厂的生产重要性时,出京以来心情一直很好的海兰珠,看着山下庞大的建筑群和川流不息的工人,脸色却有些忧郁了起来。

在科尔沁部,牧民们有一口铁锅都会当做宝物珍藏起来,小心使用。而在明国,光是山下这座吞吐着烟雾的怪兽工厂,能生产出科尔沁部这辈子都没见过的生铁之山,据身边这些人的谈论,这样的产量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拥有如此庞大人力的国度,加如此富庶的城市,再加眼前这些钢铁。海兰珠确信,后金和明国之间的战争拖的越长,那么胜利便越是倾向于明国。

如果科尔沁部在这场战争站错了队伍,那么科尔沁部的未来又将会是什么呢?

https:/html/book/46/46070/l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