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辈子,还是这辈子,朱由检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九河下梢的天津之地。品書網和后世那个电视的混凝土森林相,此时的天津还是一片河汊交错,芦苇稻田相互交织的田园风光。当然沿着海河的三岔口往西南而去,是原本天津卫城的一片老城区,也是本地居民最为集的地方。
不过现在么,沿着三岔口往东南的海河沿线都竖起了不少新建筑,或是货栈民居,或是是水力磨坊,或是风力磨坊。虽然这些新建筑相隔较为疏远,但是看起来这片新区的面积已经不弱于老城区了。
已经得到消息的卢九德,早早的在天津的列车站准备好了一切。是以当崇祯在天黑后抵达时,天津的列车站依旧是通明一片,并没有让朱由检感到自己正站在远离天津卫城的郊野车站内。
朱由检在天津呆了三日,前两天视察了天津市区内的新建工坊和市场、码头,最后一日则去看了大沽口的炮台和相邻的天津造船厂。
原本他对于看到的一切还是较满意的,虽然参观的那些工坊内都较干净,工人也都穿着一身新衣服,看起来有演习之嫌。但是他在市区街道看到的那些行人和店铺伙计,一个个笑容满面,充满活力的样子,还是骗不了人的。
然后在天津造船厂巡视完毕后,朱由检临时抽调船厂工匠、学徒进行座谈会时,一名叫做鲍志清的年工匠,却直言不讳的向来自京城的贵人,也是没有表明身份的崇祯,提出了关于天津造船厂的许多弊端。
换了一身便服,坐在崇祯身边记录的卢九德固然是坐卧不安,事后知道了会议记录的船厂管事们,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这位鲍志清年工匠主要向崇祯汇报了什么呢,一是工厂管事好大喜功,为了能够尽快赶出新船的工期,过度压缩了工序之间的必要间隔时间,对已经建成的船只造成了安全隐患;
二是为了弥补合格船材的不足,船厂以创造新工艺为名,把大量的拼接船材用了船只,这种用铁条、铁钉固定的拼接船材,一旦在海水浸泡时间长了,铁料被腐蚀了,船只也失去了安全保障。
除了以这两点主要内容之外,还有一些管事走后门招工及购买船材时吃回扣之类的小问题。听完了这名工匠的汇报,朱由检才发现,虽然他已经尽力按照后世的企业制度去建设天津造船厂,但是时代的惯性,依然让造船厂内部成为了一个人情社会。
是夜,在崇祯居住的小楼外,卢九德及造船厂的大小管事们,密密麻麻的跪成了数排,他们都是来向皇帝请罪的。
朱由检既没有召见他们,也没有让人传令让他们散去,只是生生的将他们晾在那里。虽然皇帝没有立即发火责罚他们,但是在卢九德看来,这才是最糟糕的时刻。皇帝的怒火没有发泄出来之前,天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等待着他们。
卢九德其实觉得自己挺冤枉的,虽然他主管着造船厂,但是他对于造船一窍不通,只是负责船厂、宫内、海军之间的联系而已,哪知道会背这么大一个黑锅。
想到这里,他不由向跪在他左侧负责船厂生产的许管事低声质问道:“你不是说,这些船只都是没有问题的吗?按照今日哪个工匠的说法,这也叫没问题?”
满头大汗的许管事躲闪着卢九德的目光回道:“渔船和商船三-五年内肯定是没问题的,也是到时候大修多费点事。至于军舰我们可都是实工实料,那可是登名记册的活计,卢总管你叮嘱过的事情,俺们怎么敢冒杀头的危险。
这也不能怪俺们,这合格的木材本不足,算是花钱也没地方买去。虽然从东北进了一些大木,但是要等干燥好用,起码也要五、六年以。船材这么多,船只的订单却是船材储备的数倍,我们不用拼接船材,怎么完成任务啊。”
卢九德想起装进自己兜里的那些回扣,这一刻也是一筹莫展了。看着远处黑乎乎的大海,他不由有些恨恨的说道:“那个工匠到底是什么来头?居然敢这么大胆。难道杂家对这些工匠还不够好吗?为了能让他们卖力做事,杂家可从来没克扣过他们的伙食费和工钱过。”
卢九德身后的一名管事不由小声的插嘴回道:“那个工匠叫鲍志清,原是清江船厂的大工匠,据说他在清江船厂因为顶撞了管事,惹得管事不痛快才把他赶到我们这来的。”
许管事这时也才想起来说道:“对、对,我也想起来了。这个混蛋因为反对船厂采用旧船的船板翻建新船,才惹恼了船厂的管事…”
卢九德顿时不满的哼哼了几声,“清江船厂,等杂家熬过这一遭,定要和他们算算这笔账…”
在卢九德和这些船厂管事寻找缘由的时候,朱由检也正站在二楼的窗口看着东面的大海。虽说今日的星空群星闪烁,但是依然照耀不出大海晚的浪涛,只有远远的一处灯塔,算是为这无边无际的黑暗点缀了一点亮光。
在朱由检看着窗外的夜色时,海兰珠端着茶水走进了他的房间。虽然崇祯并没有正式将她纳入宫,不过海兰珠却知道这只是迟早的事情。能够穿越茫茫草原跑来明国的她,自然不会扭捏作态。因此在跟随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