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80章 南京乡试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章 南京乡试案(2 / 2)

制度,往好里说,便是选贤与能,以辅助君王治理天下。 但是如果我们看的阴暗一些,便可发现。掌握了科举考试的人,其实并不在乎选的是贤;还是能。他们在乎的,是他们选的考生,究竟能不能为他们带来利益而已。否则我大明的官员,为何如此重视座师门徒的关联? 在现在的科举制度,座师提携自己选的门徒,而门徒则积极为座师呼喊奔走,双方各取所需,结成了利益团体。朝堂这一个个小团体,为了自家的团体争权夺利,最后便酿成了党争。 不管是先生还是朕,对于这些利益团体的存在,除了稍加抑制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彻底取缔吗?朕以为,想要消灭朝堂的党争,必须对科举制度作出变革,切断主考官和举考生之间的利益连接。 只有当主考官无法左右考生的举,现在的座师门生制度才会失去存在的基础。而大学制度才能真正推行到各省,取代各省书院、名士对士子的影响力。 也只有实施新学的大学学校的兴起,朝廷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符合朝廷需要的人才。我们现在费尽心力推行的各项改革,才能坚定不移的持续下去,不会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朕相信,先生也是不希望看到,在未来的某一日,我们今日推动的各项政策,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黄立极自然是明白的。他之所以来之前抱有息事宁人的想法,不过是觉得,想要给那些南方官绅留点颜面,避免双方结下更深的仇怨。毕竟以他的年纪,距离致仕回乡的时日,也不会太长了。 但是崇祯的坚持,让他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后退的可能,张江陵被清算的下场,他可不想重踏复辙。沉吟了半响之后,他干脆的向崇祯问道:“那么按照陛下的意思,这南京乡试一事,应当如何结束为好呢?” 朱由检也是犹豫了片刻,才幽幽的回道:“朕以为,将士子们出气的方向换一换,保住金陵大学可以了。不过金陵大学今次惹出这么*烦,过段时间也有必要换一位校长,对金陵大学的校务好好整顿一番了。” 对于如何整顿金陵大学,黄立极并不关心,他只关心皇帝说的前半句话,于是不由自主的向崇祯追问道:“换一个出气方向?陛下指的是?” 朱由检毫不迟疑的回道:“这次南京乡试,除了金陵大学有十几人举,还有一个叫复社的团体的举人数,更是在金陵大学之,大约占据了本次乡试举名额的十分之一。 金陵大学的学生举例高,还可以说是学校内部泄露了考题。这复社的考生何德何能?能够一次举这么多人? 朕还听说,这复社自去年成立以来,便一打尽了江南各地的有名社,大有取代此前的东林党人,成为江南士林新兴代表的意思。 这些士子口口声声说,要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这个主张倒也罢了。但是,蠲逋租,举废籍,撤使,止新军…这些口号,朕不明白他们想要做什么了。 一些人士子的诗词之会,居然能够占据吴江尹山一地,聚集千士人与会。每日有美酒佳肴从外地送来,还有江南各地的名妓与会作陪。据说,与会士子每人每日的花销,不会少于10两纹银,整个大会开完,起码也要十几二十几万两,这些钱又从何而来? 先生是内阁首辅,先生以为这些士子喊出的这些口号,究竟是他们自己的意思呢?还是他们背后那些金主的意思呢?” 黄立极心大为震惊,虽然他有耳闻,江南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人社团,堪当年的东林党。但是并不以为,这个名气虽大,但大多是白身的人社团,能对朝廷造成什么影响。 今日在这里听到了皇帝的点明,他才意识到这个人社团背后存在的暗流。对于这种动不动攻击朝政的人社团,黄立极明白过来之后,自然不会有任何犹豫。 “陛下说的不错,这些士子涉世未深,光凭他们肯定喊不出这些口号,必然是有人想要攻击朝廷,但又害怕被朝廷追究,才将这些士子推到了前头。这次主持南京乡试的正副考官,都是江南人士,和复社的成员必然有所牵连。 臣以为,现在给这些复社士子一个狠狠的教训,将他们全都废黜下去,然后再录取一批落榜考生,不仅可以消除落榜士子的不满,还能打击复社的名声,正是一举两得之策…” https:/html/book/46/46070/l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