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23章 新思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新思潮(2 / 2)

牲的烈士,是不是有违孝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是的一句,虽然没人敢于质疑皇帝当时的行动有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一部分对于这场战争胜利归功于武人不满的士人,以探究学问的名义,隐晦的批评皇帝的行为并没有遵守经义。 燕京大学的几名学生刚好听到了这些士子对皇帝的非议,国子监改为燕京大学之后,凡是读于燕京大学的学生们,都见证了崇祯对于这所大学的关心。 在这些学生们的心里,他们未来的前途都是同崇祯的命运直接挂钩的,虽然他们之未必有多少人会走科举之路,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希望自己不进入仕途,为皇帝效力。 除了崇祯之外,这些学生们也很清楚,若是其他人坐了皇位,肯定会对燕京大学不屑一顾,而重新将目光转向科举出身的士人们。 同那些渴望通过科举出人投地的士人不同,燕京大学的学生们不仅将崇祯视为了自己的君主,还将之视为了自己的领袖。因为此前从国子监改燕京大学过程,被放到地方出仕的监生们,都是皇帝亲自选拔的。 这些学生们自然很清楚了,他们学成之后只要能够获得皇帝的认可,能有入仕的机会,积极向皇帝的喜好靠拢也成了学生的主流意见。 而那些士人们则不同,他们出仕的途径都是被认为正途的科举考试。能够得科甲,不是获得了主考官员的赏识,便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因此,他们对于皇帝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们遵从于封建的伦理纲常,将皇帝视为君父。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自己十年寒窗苦读,方才有了出仕的机会,这治理国家,纠正皇帝行为的偏差,自然是他们当仁不让的责任。 这使得,士人在政治渴望获得皇帝的赏识,好放手施展自己的治国理念。但是他们在行为,却要以批评皇帝的不当举动,来表现自己的独立人格,避免被戴一个媚小人的帽子。 拥戴崇祯的学生,和企图指出崇祯不当之举的士人们,因为自己的立场,自然爆发了语言和身体的冲突。 虽然这场冲突最后被赶到场的巡警劝解了开去,但是双方显然都很不服气。两边都是人,既然打架没有分出一个胜负来,自然也要各自写章进行批判对手了。 而在舆论战这一方面,燕京大学的学生们显然占据了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不仅有学生会这个组织,还有自己的校刊。几十个寓居于京城备考的士人,自然不会是组织起来的燕京大学学生们的对手。 不过双方写骂战的时候,自然不敢拿崇祯断发的事情纠缠不休,于是骂战的焦点便集在了,孝经提倡的行为是否真的符合孝道的问题。 学生们对于孝经提倡行为的批判,自然引发了一群保守官僚士绅的不满。这些官僚士绅因为朝廷推行的改革而利益受损,正愁找不到渠道对改革派进行反击。 学生和士子对于孝经的争论,顿时给了他们一个指桑骂槐的计划。作为掌握着不少社会资源的官僚士绅们,自然有自己发声的小报。 而从孝经引申到对改革政策的反击,莫过于京城过去一年多里新建的工坊,聘请的大量女工,有违背伦理,败坏风气的影响。 关于孝道和女子抛头露面出外工作的道德争论,顿时成为了京城百姓聚焦的问题。甚至于双方的章还了大明时报,摆在了崇祯的面前。 https:/html/book/46/46070/l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