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659章 崇祯的算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9章 崇祯的算计(1 / 2)

黄台吉正狐疑于崇祯弄出的这么拙劣到一眼能看穿的反间计出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品書網而对崇祯来说,他所做的一切其实并没什么明确的目的。 黄台吉会不会对杜度产生怀疑,他究竟是为了维持内部的团结压下此事,还是干脆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处置了杜度,对于朱由检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他只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试着动摇黄台吉对于其他三大贝勒的信任而已,自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诸部以来,女真内部爆发过三次激烈的内斗。 第一次是努尔哈赤同弟弟舒尔哈齐之间的斗争,第二次是努尔哈赤同长子褚英之间的斗争,第三次则是努尔哈赤同开国五大臣之间的斗争。当然还有一次没有爆发的内斗,以代善的退缩而结束。 不过这些斗争不管多么激烈,努尔哈赤都牢牢的把持着斗争的范围,把斗争只局限在女真的层,不让下层的将士介入进去。 正因为如此,每一次后金的内部斗争不但没有过分的削弱女真的实力,反而因为斗争结束后进一步的集了权力,而增强了后金枢对于八旗将士的控制力。 这种有限的内部斗争方式,使得后金的权力斗争虽然血腥,但是斗争结束之后胜利者懂得适时收手恢复秩序,而失败者能够承认失败重新服从于新的权力体系之下。 对于女真人来说,这样的权力斗争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大明来说,这样的斗争显然过于温情脉脉了。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压住权力斗争不扩大化,凭借的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八旗部队,和统一女真诸部竖立起来的巨大威望。 但是黄台吉可没有对八旗部队的绝对控制权,也没有竖立起对女真诸部说一不二的权威性。 他之所以能够压制住后金内部的异见,从而维持住后金内部的平衡,除了他本人的杰出政治才能之外,主要还在于这些女真亲贵们还没有意识到,曾经力压女真各部的那个强人已经不在了。 不管是代善还是莽古尔泰,他们还遵循着旧的权力斗争习惯在思考问题,把权力斗争局限在争取层女真亲贵的支持,没有把武力解决当做第一手段。 代善、莽古尔泰、阿敏不和黄台吉动用武力,而是同黄台吉玩政治斗争,这显然是在以短击长。按照朱由检所知的历史,这三位显赫一时,同黄台吉平起平坐的三大贝勒,没有几年时间轻易的被黄台吉用政治斗争的方式所击垮了,连一片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历史的结局,朱由检便希望提前一步打破黄台吉同其他三位大贝勒之间的互信关系,看看事情的发展是否会有什么不同。 在鲍承先书写的书信令人伪造了杜度的签名后,再让鲍承先带回去,不管这份书信是遵照指令交给了莽古尔泰也好,还是违背了指令交给了黄台吉也好,对于朱由检来说都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鲍承先是否会暗销毁这封书信,朱由检觉得只要这个人不是过于愚蠢,不会干这等掩耳盗铃的事,因为他让鲍承先一共写了四份,算他销毁了这一份,也还有三份书信不在他的控制之下。 他要是既没有交给莽古尔泰也没有立即缴给黄台吉,一旦再冒出一封这样的书信,那么不管莽古尔泰还是黄台吉都会拿他作伐,说不得成了他散布谣言离间大贝勒兄弟之情的罪证了。 像鲍承先这样顾惜自己生命的聪明人,一定不会让自己落在那种最糟糕的处境之。他要么是彻底投靠大明,把书信交给莽古尔泰,从此成为大明在后金的密谍。要么是在第一时间把书信交给黄台吉,以此获取黄台吉对他的信任。 朱由检看来,鲍承先选择后者的几率还要高一些,毕竟像他这样的聪明人,虽然很容易被力量所驱使,但是对于力量的对也具备极高的嗅觉。 现在的大明和后金相,除了地方大些、资源多一些、人口繁盛一些,但是能够调用的资源例反而不及后金。看着号称大明最强的边军,在后金军队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聪明人也会选择哪条船了。 至于杜度,这位努尔哈赤的长孙对于后金国还是忠心耿耿的。虽然他的父亲死于祖父之手,而他们一家也被其他女真亲贵打压了十多年,但是他也没考虑要投靠大明。 不过能够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的杜度,虽说是因为有着努尔哈赤的庇护,但是他本人的隐忍功夫还是不错的。虽然他忠诚于后金国,但是却也不代表不想活下去。 他想要活下去未必是过于爱惜自己的生命,倒像是不甘心功业未成而早逝的心理居多一些。在长于审讯的锦衣卫面前,他的这点小心思自然是无所遁形的。 想要活下去,又不愿背叛后金国,使得杜度在朱由检面前显得很是恭顺,但也没有说出什么投靠大明的话语。也因此,朱由检便干脆把杜度当做了一个诱饵,抛了出去。 在送走了杜度等四人之后,朱由检便让人把另一封书信送去了沈阳,准备通过宋献策把它交给阿敏。 除此之外,朱由检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为外人道的小心思。那便是他还想看看,黄台吉究竟有多少精力能够投入到作战以外的事情去。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投入到一件事的精力多一些,那么投入到其他事的精力便会少一些。算是一台电脑,内存也是有其限的。 如果黄台吉把精力分散到同三大贝勒的内斗之去,那么他还有多少精力可以关注到同大明的战争去呢。 石门之战的消息传到蓟州之后,不管是正在主持蓟州防务的茅元仪、崔呈秀,还是其他蓟州城内的武官员,都为之哑然失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