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道他是不是有什么其他想法。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和今日的情形真是相去不远啊。 这还是崇祯第一次见到,不分阉党还是东林党人,这么团结一致的反对某件事。孙承宗显然也抵挡不住这样的舆论压力,只能向崇祯表态,还是依旧按照前面议定的方案,留下新军三师和两个新兵训练营驻守京城,他自己携带新军两师支援蓟州。 孙承宗代表的总参谋部是妥协了,但是崇祯却有些犹豫不决。让孙承宗带着一半的新军出征,能不能击败后金封锁道路的军队,把遵化城解救出来,连孙承宗自己都没有把握,他只能以勉励于王事回答崇祯。 黄台吉派兵遮蔽了遵化附近的区域,让明军无法得到这一地区的情报,他究竟是准备全力攻城呢?还是准备围点打援呢? 如果让朱由检来选择,他是必然会选择后者的。虽然他的军事素养不及孙承宗等人,但是在后世战争影片的熏陶下,他对于战争计谋的了解,要远远超过这些明军的将领。 遵化城对于黄台吉来说的确很重要,只要攻下了遵化城,他这次出征立于了不败之地。因为遵化城内的财资人口,已经足够补偿这次出兵的消耗了。而蒙古各部也通过这场战争,也算是站在了后金伐明的同盟立场。 但是如何攻下遵化城,将决定黄台吉能否利用这场伐明战争证明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如果攻城的过程女真甲兵损失过大,黄台吉算达到了出兵目的,也会失去八旗将士对他的信心。 女真八旗作为一个军事化组织,这些女真将士愿意效忠的还是一位能够指挥他们在战场获胜的军事统帅。代善举荐黄台吉继承后金大汗的位子,用的是才德冠世的理由。在女真人眼,才德冠世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词语。 努尔哈赤是凭借武力征服了白山黑水,而不是自己的才德。代善利用这个理由,不过是告诉各位贝勒,黄台吉这个弟弟性格较宽厚,让他台担任大汗,大家不至于被清算。而且在军事作战没有什么出色表现的黄台吉,必然要依靠他们这些为后金立下赫赫武功的贝勒们。 黄台吉带领大军绕过宁锦防线,攻入遵化,已经证明了他在军事战略的眼光。现在只要以最小的代价攻下遵化,他这次出征算是圆满了。 没有*、大炮,想要攻下赵率教这样的老将防守的坚城,要么收买内应夺取城门;要么是学习下后世解放军最拿手的战术,围点打援。 不管在任何时代,守城战最要紧的便是鼓起守军的士气和希望。外无必援之师,则内无必守之城。如果救援遵化的援军被击败,那么失去了希望的遵化守军必然会崩溃。 因此,茅元仪提出的新计划才是最为稳妥的,否则一旦黄台吉围点打援成功,又顺手夺下了遵化城,那么在后金军队的面前,是一片坦途了。剩下的新军三师必然不能出城野战,而其他地区赶来的明军,更不必指望了。 崇祯拒绝了孙承宗的提议后,便返回了后宫,让王承恩回绝了内阁和总参谋部的求见,他需要好好的思考一下,才能拿出一个决定来。 https:/html/book/46/4607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