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544章 黄金价格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4章 黄金价格之战(2 / 2)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三大银行推动的黄金价格升高,是朝廷在背后策划后,自然选择了打压黄金价格的立场。 而至于两淮盐商,其实已经可以算是大明盐商的代表了。这些财大气粗的盐商对于黄金涨或是下跌,其实并不感兴趣。 但是两淮盐商终究不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商人团体,在他们的背后同样有着各地的官绅集团的支持。其山西官绅和江南士绅在两淮盐业的势力最大。 三大银行的背后虽然同样有一批地方士绅支持,但是他们最大的支持者还是崇祯本人。如果去掉皇帝本人的支持,三大银行背后士绅的力量,完全不及江南豪商和两淮盐商背后的势力。 因此,极力得到皇帝支持的黄金法案,过了4月之后,数月来依然牢牢的站在了黄金兑白银1:12这个关口,不肯下去。 但是对于大明百姓来说,这几个月的黄金拉锯战,已经让他们开始认同了北京和海两个黄金交易所,每日颁发的以纸币计算的黄金价格。理论来说,纸币不过是一种白银代用劵,但是随着使用纸币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普通百姓已经很少再去计算一元纸币究竟代表多少白银了。 在他们看来,3分钱能够买到一斤食盐,0.9元可以买到一匹京城标布,1元钱则能买到1石小米,这已经足够让他们承认纸币的价值了。 曾经朝堂那些大臣,担心百姓不肯承认纸币的价值,拒绝使用纸币进行交易的意见,也开始慢慢消失了。连大臣们自己,也开始乐于接受纸币,而不是朝廷发放的白米帖子。纸币可以直接在四海商行内消费,但是朝廷发放的白米帖子较坑了,需要自己去米仓领取。 有些米贴的领取地点在京城到还好,只是让家的仆役辛苦一些。但多数领取白米的地方是在通州大仓,来回运粮的路费差不多占去了俸禄的十分之二三。更有一些官员因为编制的关系,他们的米贴更是远在南京,这种的只能在市面半价卖给商人。 随着纸币价格的稳定,在京城市面使用的铜钱数量开始大幅度减少了。这对于铸造铜币的官员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而京城的物价虽然之前有所提升,但是起忽起忽落的钱荒危机来说,依然还是一件好事。 毕竟纸币不足,只要印刷一批成。而铜钱如果不足,不是短时间能铸造出来的。再加,铜钱因为质量的关系,新钱想要流通出去,必须要得到商人们的认可。 但是纸币不同了,它的价格决定于它的兑换价值,而不是它本身的价值。因此只要承兑银行有能力兑换纸币,不必担忧市场被商人拒收。 不过三大银行雄厚的财力,却在黄金价格遭到了江南豪商和一部分两淮盐商的联手狙击。 但凡是有些见识的商人们,在几个月的黄金价格战,也开始慢慢明白了过来。这一局,如果让三大银行把黄金价格推到1换14以,便是一场大胜利。 从此大明境内的黄金价格,便要被三家银行联手操纵了。光光制定一个黄金价格,也许对其他商人影响并不是这么巨大。 但问题在于,三家银行如果以黄金为本发行纸币的话,等于陡然之间冒出了一大笔流动资金。这些额外的流动资金,不管投向何处,都会带来一个极大的繁荣。 而相对应的,若是三家银行推高黄金价格失败了,必然会影响到它们自身的信用,甚至可能引起纸币挤兑的事件。对应三家银行背后的股东来说,这是一场不胜则亡的战争。 对于打压黄金价格的另一方来说,他们也是骑虎难下了。他们之前入场不过是想要给三家银行一个教训,打击朝廷的经济政策而已。 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三家银行在黄金交易投入的资金会这么大,完全是孤注一掷的博命行为。而黄金交易所开办的期货交易模式,又让他们这边的不少人完全陷入了泥潭。 期货买卖不像现货买卖一样可以随时收手,他们只能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资产填进去,期望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https:/html/book/46/46070/l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