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486章 京城的商业格局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6章 京城的商业格局变化(2 / 2)

,内府开办的棉纱棉布工坊,招募了大量的女工,这些女工的工资大多在3元每月,极少数人则达到了4元每月。 这样的收入,几乎是过去一名普通男子月收入的一倍或以。而有技艺的工匠,月收入的水平不会低于4.5元每月。而京城大米的价格虽然持续涨,但是也差不多稳定在了1.5元每石,而小麦面粉却从2.6元每石下降到了2.5元,粟米的价格则维持在了1元每石。 也是说,现在光是一名成年女子的月薪,便已经足够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了。而没有技艺的成年男子,每月收入还不及一名成年女子。但即便是如此,京城百姓之家的收入也基本提升了1倍。 因为京城各类工坊的开设,使得京城除了粮食以外的日用品开始持续下降。如价廉物美的玻璃器开始取代了一部分陶瓷器具的市场;铁木制品开始取代了来自南方的竹木制品;最为关键的还是,原本充斥着各类南方布匹的市场,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除了松江细布、京城标布之外的低劣棉布了。 而松江细布之所以还占据着一部分市场,完全是因为苏州染色技术的出色,因此之北京标布色彩艳丽,更为较富裕的百姓所喜爱。 但只要是内府掌管布匹贸易的人员都知道,松江细布的这种优势很快会消失了,科学院研制出来的漂*,不但大大缩短了染色的成本和时间,而且漂白的效果之旧漂白方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科学院、思院不断的推动着科学研究,并积极的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京城现在的行业已经快要突破200个了,这一年内增加的新兴行业差不多达到了过去京城原有行业的一半。 而随着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本以内城为心的京城格局。确切的说,原本围绕着皇城为心的北京城,现在却渐渐变成了以外城琉璃厂及左安门为心的工业区,以南居贤坊、思诚坊为心的商业区,以阜成门大街为心的煤炭、建材市场。 原本固定日期开市的内城集市,开始悄无声息的衰落下去了。那些抱着将本求利,囤积居思想的旧商人,也不得不重新应对京城商业格局的大变化。 京城各商家重视老顾客,重视官宦家眷,而轻视新顾客,轻视本地百姓的风气,迅速被改变了。 各家商铺也从针对达官贵人的进货销售,改变成了面向京城平民百姓的销售市场。 丝绸、古董、香料、高档的苏式家具,开始让位给贴合于市民消费的低端日用品。 由于市民的消费习惯便是追求物美价廉,因此各家商铺不得不降低商品价格和减少利润。 不过这些商人们很快便发现,虽然低端的日用品利润不及销售给达官贵人们的高档货物盈利大,但是低端日用品的销售数量,却不是那些高档货物能够拟的。 卖出一件珠花也许能够让一家商铺赚取几十两的利润,但是为了卖出这件珠花所耗费的时间,却足以销售出百件、千件普通的头饰。 也许商铺从这些普通头饰获取的利润并不高于这一件珠花,但普通头饰可以参照一个款式不断的生产下去,成本可以压的很低,而且购买头饰的普通百姓并不介意同别人使用一个款式的头饰。 但是想要制作出一件让那些官宦家眷眼睛一亮的作品,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还不能制造的太多。另外还有打点这些官宦家眷身边的仆役,耗费的心血远远超过了出售普通头饰。 商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使得他们开始正视起京城普通百姓的消费市场。而为了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大规模的进货运输,以分摊成本也成了商人们最为基本的追求。 往来于南北的海运输,很快进入了这些商人们的视线。江南制造局和内府共同投资兴办的大明航运公司,立刻成了商人们追捧的对象。 起常常堵塞的南北运河,和众多陋规的运河闸口,运费低廉的海运输,虽然存在风险,但是依然挡不住商人们的热情。 原本担忧航运公司开办之后,会陷入无货可运的几位公司董事,愕然发觉,他们现在需要担忧的,应当是船只不足,运力紧张的问题。 而且,因为航运公司的生意火爆,使得一些商人开始打听,民间是否可以开办海运输公司的事了。 https:/html/book/46/46070/l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