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挽明> 第384章 科举的变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4章 科举的变动(2 / 2)

的官方教科书后。一直是元、明两朝的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而程朱理学也成了官定的儒学正统,数百年下来,理学虽然因为固化而衰落了下来,但是对于士人的影响还是极大的。 但是自心学兴起之后,理学禁锢下的大明士人,终于在思想掀起了反道学的浪潮。何心隐、李贽等学者的出现,对死水一潭的理学思想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何心隐、李贽每到一处讲学,便有数千人闻名而来听课。 而天下的士人对于科举考试必须要以作为标准答案,和繁琐的八股作答方式,也早有不满了。认为科举是一种禁锢思想,消磨士人志气的囚笼的想法,也大有人在。 即便是在朝堂的官员们,也有人在私下发过牢骚,说:聪明才智之士,尽为制艺试帖所牢笼,视章为古杂作,视学问为杂学外道,故泊没于代圣立言之八股,剪裁工丽之五言八韵,而学遂不可问也。 但是各位官员虽然私下里如此发着牢骚,却没有一人愿意冒着天下之大不为,提出要改革科举的,毕竟这可是有可能得罪天下读书人的事。 然而崇祯借着对朱熹人品的质疑,想要把剔除出科举的官方教科书去,却没有多少官员想要反对的。 算是想要维护朱熹个人名誉的官员,也未必全是赞成把当成四书的官方解释版本的。一方面某些学者同样不觉得,朱熹的解释是孔孟先圣的原意;另一方面的存在,已经开始阻碍理学的继续发展。因为朱熹的神化,使得后人无法对这部集注作出任何变动,这也造成了理学走向僵化和没落。 因此当皇帝颇有意动,想要把请出科举正规答案时,反对者倒是没有刚刚反驳吴淳夫等人的这么多了。 刘宗周自然是不能看着崇祯这么做的,虽然他也隐隐知道,现在的科举百弊丛生,成了某些人的谋利之途,真正的人才选拔不来,倒是一些满腹功利,蝇营狗苟之辈充斥于朝堂之。 但是作为理学的门徒,他还是无法在皇帝动摇理学地位时袖手旁观的,不过他的这种反对远不如刚刚这么激烈了。不过饶是如此,还是有着百名官员跪在殿前,泣不成声的请求崇祯莫要违背祖制。 这个时候以徐光启为核心的支持新学的官员,同吴淳夫等紧跟着崇祯的官员终于站在了一起,支持崇祯把挪出科举考试的范围。 朱由检评估了下双方的人数,终于开口决定道:“朕觉得,不如这样。朱公先生身的疑点没有搞清楚之前,先暂停作为科举标准答案。 当然念在天下士人研读已经多年,朕也不反对士人在考试时采用作为参考答案。 但是从今日起,内阁应当发下去,从童生考试开始,要准许士人不以的见解作为自己的见解。干脆把试卷分成两类,但凭考生自愿申请,一类还是照着老规矩考。另一类则剔除的答案,只写自己对四书五经的见解。 各级考试,两类考卷的录取名额取相等的名额…” https:/html/book/46/46070/l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