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倒是灵通。”乔治娜不置可否, 正色道:“说说吧, 你们想要什么。”
朱原镜深吸一口气, 随即将打了千万遍的腹稿娓娓道来:“尊敬的女王陛下, 我谨代表朱氏,愿亲率嫡支两房进驻新都, 为子孙后代计。”
众所周知,大英帝国近年来虽然强盛不衰、国力在稳固于世界一流水准, 但是有限的本土面积和资源大大限制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数百年来与英吉利海峡另一边的法国相爱相杀,如今多了一个沙俄也不过是在欧洲这一圈打转, 然而美国的独立、加拿大的叛乱、以及印度的革命接连爆发,总令本土很有些鞭长莫及的捉襟见肘, 再加上伦敦城当初建造时的种种弊端、以及因人口过分饱和带来的各种问题, 在与迈克罗夫特、马斯格雷夫等人深谈之后, 乔治娜决定将“迁都”一事正式列入议程, 如今三月初开始的议会第一会期正以此为议题, 并不是什么隐秘的议案。
在一系列的调查和统计之后,“新伦敦”的选址被认为是目前大英所辖的加拿大为最佳选择。
——当然, 也有人喜欢中央沙漠还未开发的澳大利亚,或是刚刚被调.教了一番的印度,但不具备太大的现实意义。
迁都加拿大的好处在于,当地资源丰富、地广人稀, 加拿大人对于英女王仍然有着没有磨灭的归属感, 近可将有些脱离掌控的加拿大重新纳入手中, 远可制约甚至吞并美国,尽管从目前来说,并没有太多人察觉到后者将会是下一世纪的全球霸主。
美国为什么能够崛起?
本土地理位置优越,四周没有强敌环伺,战争中超然于欧洲战场之外,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因缘际会之下,便是大国的悄然崛起。
与之相反的是,原本的日不落帝国错失了第二次的工业革命,随后更是卷入欧洲战场,连伦敦都几乎要被夷为平地,这才走向了无法挽回的帝国黄昏。
如果能够在美国崛起之前,在美国的卧榻之侧建设英国的另一个“伦敦”,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乔治娜有过最坏的设想,但她更愿意相信最好的那个。
这个国家就如同这座城市一样,尽管她颁布了种种改革的新政,却仍然从骨子里头一点一点地散发出腐朽的气息,而能够最快改变这一点的,只有迁都。
迁都的背后,实质是改革,目标则是强国。
跨出这一步,意味着向旧伦敦、向那些守旧、既得利益阶层的宣战,意味着与旧势力的决裂,正如凯撒越过卢比孔河,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决心,更需要人心与地利。
如果成功,英国对于北美的控制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且英国对于进口的依赖将会在未来大大减弱,新都的建设和繁盛注定将会带动加拿大地区整体的发展,旧都也将迎来彻底的变革,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使大英出现复兴的局面。
言归正题。
乔治娜没有明确给出回答,而是深深地看了朱原镜一眼,问:“你们朱氏,竟不执着于‘反清复明’了?”
她念出“反清复明”四个字时,用了非常字正腔圆的中文,口音是四九城里常见的官话,引得朱原镜心中一颤。
朱原镜长揖到底,直言道:“女王陛下既深谙我国国学,当知‘有所不为,而后有为’,朱氏不才,于满人入关后十不存一,而今不求再回紫禁,只求子孙绵延、天下太平,已是大幸。”
乔治娜轻笑一声,反问:“亲爱的朱先生,如果你是我,会让法国人参与到我的‘新大陆计划’当中吗?”不等朱原镜抬头回话,她转过身朝不远处树下的迈克罗夫特招了招手,口中云淡风轻地道:“你们想要在新都发展,我个人和我的国家,都是欢迎的。至于其它的,在议会商定之后,将会举办一场招标,届时无论是‘朱氏’、‘赵氏’、还是‘李氏’,一视同仁。”
“朱氏”、“赵氏”、“李氏”?那不正是……
看来这位年轻的英国女王,确实对于华夏文化颇有涉猎。
朱原镜心中一凛,颇为惋惜,自知此行最重要的一项已无可转圜,只好打起精神恭恭敬敬地应了是,随后便被那位M先生三言两语地打发走了,连同女王陛下见也没见的那对姐弟,安排在了伦敦城里贝克街附近的一处房子里,可以说是整条街布满了“大英政府”的眼线。
人心不足蛇吞象。
或许朱氏认为乔治娜非他们不可,又或许是乔治娜过于温和的态度令他们产生了不必要的幻想,这才有了当下的这桩明知不可求而求之的麻烦事。
所幸乔治娜并不是定要故土改朝换代、将朱氏推上去才好,只不过相较于急功近利、野蛮放肆的天平天国,她更倾向于通过朱氏稳定华夏局势,最好是越过军阀割据、提早弄出来一个大总统什么的,也就不枉她生而为人的上一世。
至于再多的,也就没有了。
毕竟,她是不列颠的女王、大英帝国之君主。
即使偶尔摘下头顶形色各异的宝石王冠,属于君主的职责依然沉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