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圈的十二尊雕像同样是五米左右的高低,至于材质同样是用玄武岩雕刻而成。不过这些雕像和外边那二十四尊将军雕像不同,这些雕像则是代表着文士。
腰系博带,戴高冠,佩长剑,着罗服,手握书卷,目视前方,目光炯炯有神,依稀间仿佛在观测着什么。看到这里,邢杰要是再不能断定这就是中国古人的雕像,那他就不用混了。也只有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文人才有这样气质。
这样的气质让三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也让邢杰更加的好奇。
究竟是谁会把中国人的雕像放到这里?而且还采用了相当写实的雕刻手法把众人当时的形态展现无遗?
这些雕像来头甚大啊,邢杰喳吧喳嘴,心中暗叹。因为到这个时候他的好奇心已经彻底的激发了起来。
先不说别的,单单说那些雕像身上的装饰物就让邢杰和阿方索还有阿里斯暗暗的吞了一口口水。
当年小野中二郎弄走了那么多的黄金,邢杰原本以为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东西留下来。不过当看到这些巨大的雕像后才知道,那些黄金是好东西不假,但是和这些雕像所佩戴的装饰物相比那就是个渣啊。
乌金编制的高冠,青玉制成的发簪,不知名宝石镶在那用墨玉制成的博带上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更不用说用顶级红珊瑚精心打磨而成的串珠,至于文人所必需的玉佩也是用最顶级的珊瑚玉磨制而成。
这些都不算什么?
请记住,这些雕像的身高都在五米左右,所以,所有的装饰物也都是平常的数倍大小。不说别的,单单说那一枚珊瑚玉玉佩就可以说得上是价值连城。
阿方索和阿里斯忙着给雕像拍照片做记录,而邢杰则是开始对另外一样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是这些人手中拿着的书简,不过看样子这些书简好像是用某种白色的物质制成,用乌金精心链接,远远望去,那书简上好像还有文字。
这个发现很牛逼,因为众所周知,所有的发掘中,文字发现的重要性永远是在牌在第一位的!
我们用青铜器做个比方,在索斯比拍卖行中,有铭文的青铜器价格则是同款无铭文青铜器的三倍到五倍!
好像扯歪了,我们言归正传,竹简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是纸张还没有大批量普及时的书籍。先把竹子制成竹板,然后连起来后用笔在上边写字。
当然,也有用木板的。
邢杰也曾经见过用玳瑁壳子制成的,三枚连在一起,拿在手中,超级有范儿。没错,就是当初祝老头送给邢杰的那个玩意。后来吧,在教宗那里又见到了一卷用玉石制成的,根据某某专家考证,好像是周穆王那时候传下来的,极具历史价值。
说的有点远,具体来说,竹简就是书籍。
而书籍就代表着知识。
说到以前的人怎么对待知识?其实很简单,因为无论中外采取的方法几乎是如出一辙。那就是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学习知识,泥腿子穷光蛋们连想都不要想。
为什么?
还不是学习的成本太高?穷苦人家根本就负担不起。
在这里普及一下,我们常说的寒门高士,并不是想象中的穷苦人家出身,志趣、品行都非常高尚的人。知道什么叫寒门吗?就是古代的中产阶级,家里有钱,但是没有地位,这才是真正的寒门,这只有这样的家庭才有闲钱去供养家族后代向着当时的社会精英发起冲击,也就是成为真正的贵族。
至于像我等泥腿子穷光蛋们则是由个专门的称呼,黔首!
所以呢,知识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专属的,也是被统治阶级说所垄断的。当年那些属国拉,或者小国拉什么的纷纷进贡,拿一些破烂货去占当时鼎立中原的大佬们的便宜。当然中原的那些大佬也都不是傻子,赏赐下去的,也都是绫罗绸缎陶瓷器漆这些东西。
至于可以提高对方国力的那些书籍?
还是想都不要想的好。
当然,那些歌颂风花雪月的诗经,宣扬真善美的佛经这些那可都是不限量的往外送啊。至于为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这里也就不再说了。
所以,这里出现这种东西就非常的让邢杰好奇。
那书简上到底写着什么?
在无人机的镜头下,书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辨。不过显示器前的邢杰却是有些心慌。
为什么?
以邢杰的古文字功底,也就能够勉强辨认出竹简上的文字是小篆,不过却和周王室的小篆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看起来书写者当时非常的写意,不过这种写意对于读书者们来说可就困难重重了。
邢杰的老丈人就是古文字的专家,当年在邢杰家喝高了,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秦嬴政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并不是说他的武功,而是说他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同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这是为什么?货币和度量衡我们先不说,单说文字,就让所有研究那时期的学者们头疼不已,因为那时候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