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三国领主时代> 第563章 忠直之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3章 忠直之士(2 / 3)

鱼不智点头道:“张燕乃贼寇出身,聚众作乱,啸聚山谷,朝廷册封他为平难中郎将,着其管辖河北山区之地,但张燕仍不思报效朝廷,屡屡出兵寇击郡县,昔日大人转任河内太守,就是因为黑山军大举进犯,朝廷不得不派良将将他们击退。”

“黑山军在河北胡作非为已久,平时倒也罢了,可前段时间关东诸侯共讨董卓时,黑山军趁机进入渤海境,虽未曾直接进犯渤海郡县,但越境进击乃是大忌,何况还是在渤海军精锐尽出,讨伐国贼的关键时刻。袁本初认为,黑山军名义上是与渤海某领地有仇怨,进军渤海是为与仇人清算,但不排除黑山暗中与董贼勾结,故意在后方滋事,间接缓解董贼的压力。”

“即使如此,袁本初仍本着维护关东安宁的态度,同张燕展开谈判,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渤海涉事领地对黑山军作出赔偿,以往过节一笔勾销。孰料协议墨迹未干,黑山军便再次悍然出手……”

“渤海太守府与黑山军交涉后,对方又一次背信弃义,受害领地忍无可忍,将出手那部黑山军残部歼灭。黑山军遂以此为借口大举进军冀州,与有保境之责的冀州府和渤海郡大打出手,多个关东诸侯派部队驰援冀州,交战多场,黑山军讨不到便宜,才不得不暂时退走。”

“袁本初以为,黑山军毫无信义,始终未脱贼寇禀性,时常仗着军势浩大寇击地方,若不早日将黑山军剪除,河北将永无宁日!”

“河北不得安宁,再次集结关东大军西征长安便无从谈起!”

“故,袁本初决心铲除黑山军势力,但黑山军在河北山区经营了多年,非渤海一郡之力可平,为天下苍生计,恳请大人共襄盛举,共讨黑山!”

冀州诸侯与黑山军开打,引子就是苦哂部和飞鱼领的过结,自家特别领地受到威胁,鱼不智对黑山军是满肚子怨气没地方出,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格外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朱这时候已看完了信,信中内容和鱼不智讲的并无二致。

将信收起,盯着鱼不智若有所思。

朱为官多年,虽是武职,但能以寒门出身混到中央,成为连董卓都忌惮的名臣宿将,说明朱绝非一介莽夫。

关东诸侯与黑山军爆发冲突,引起很多人关注,朱当然也不会例外。冲突前因后果,朱大致知晓。可鱼不智的慷慨陈辞,让他感觉有些怪异。

鱼不智是益州领主。

朱察觉到,鱼不智对黑山军抱有强烈反感和敌意,这让他心生疑虑。按理说,一位益州领主没理由对黑山军如此痛恨,两家八竿子打不到一起。

袁绍在益州平叛时得到逐鹿领帮助,鱼不智替袁绍送信,刚才陈述时也直接称呼袁绍字号,显得颇为熟稔,看起来两人交情很不错。假设鱼不智因为袁绍与张燕开战,站在朋友这一边,也勉强说得过去,可即使如此,他一个局外人,刚才表现出对黑山军的切齿痛恨,貌似也稍微有些过。

鱼不智为何视张燕如仇?

只有一个解释:忠君爱国!

鱼不智历来站在朝廷大义这边,黑山军虽跟逐鹿领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但黑山军屡屡寇击郡县,在河北作乱,背信弃义事实清晰。以鱼不智过往表现出的立场,对黑山军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和不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没错,一定是这样!

朱心下释然。

世风日下,风雨飘摇,有这样的忠直之士,真是难得呢……

想通这一点,朱对鱼不智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朱对叛军向来没有好感,屡次为朝廷平叛,对付叛军出了名的强硬。镇压黄巾时,他就曾断然拒绝了南阳黄巾投降的请求,坚持要将叛军歼灭,平叛手段相当血腥,为此没少受诟病。袁绍知道朱对叛军历来铁血无情,又曾经率家兵在河内击退黑山军,才写信拉朱一起讨伐张燕。

然而,袁绍的请求着实让朱感到为难。

非不愿,实不能也。

皱眉沉思半晌,朱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

“讨灭黑山安定河北,亦老夫所愿,不应推脱。然老夫麾下仅万余人,所需军粮物资供给靠中牟周边数县,捉襟见肘,与董卓党羽对峙尚且吃力,暂时无力渡河北上……”

“老夫已派人再度向关东州郡要兵,待各地兵至,编整完毕,老夫自当挥师北上讨伐黑山军。但关东之兵何时可至难以预料,何时才能与本初共讨黑山,老夫心头也是没底。”

鱼不智哭笑不得。

朱麾下兵微将寡,他是知道的。

不仅他知道,袁绍也知道。

袁绍因为被韩馥压制日子不好过,但再怎么惨也比朱的处境好许多,他起码有渤海为根基。朱名头再大,没有地盘就是无根之木,袁绍邀他共讨黑山,其实压根没指望朱当真发兵。

袁绍送信给朱,是想借他的威名造势。

朱只需表明支持袁绍的态度,随便摆摆poss,既可以吓唬吓唬张燕,又能强化袁绍在关东的影响力,说不定还会让软弱的韩馥投鼠忌器,放缓对袁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