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坐在对面的怡亲王,只见这位正有意无意地用眼角的余光瞥着外书房内的一座屏风。石咏皱眉微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他一定要精心答好了才是:
“姑父,我的意思是,若是只把织金所当成一处产业,就此没入官中,现银没收,铺子发卖,铺子里的存货也贱价发卖,依眼下的情形,可能确实能得个十几万两白银,但是在您看来,是眼下得十几万两的现银划算,还是让这产业继续存在,成为一只能下金蛋的鸡,在往后的十年里,每年还个三五万两现银划算呢?
石咏这是根据石大娘每年的分红保守估计了一下织金所每年的利润率。
十三阿哥连忙咳嗽两声,似乎想要遮掩这外书房内其余的声响,随即淡笑着道:“你这是在笑姑父杀鸡取卵?”
石咏摇头道:“不敢!但是织金所经营那么些年,生意稳健,利润可观,在京里是有目共睹。与其将其一杆子打死,折成现银填补亏空,倒不如让织金所活着,让它源源不断地生出利钱,岂不比现在的一锤子买卖好?”
十三阿哥板着面孔,不置可否,漠然地道:“接着说!”
“还有,织金所名下有一处产业,名叫‘信合行’,乃是给京城里一些小本生意提供低息信贷,支持这些人将小本生意做大。让他们的营生能够养活自己之余,还能再雇些人手,让更多的人有营生可做,更多人能自力更生。信合行名下的财产,总共大约在十万两银子上下。若是贾家上缴织金所,是不是连这‘信合行’也一并要上缴,将贷款全部收了回来,缴到户部的国库去?”
“接着往下说!”听见石咏说起信合行,十三阿哥微微有些动容,命他继续说。
石咏登时从袖中掏出一张纸,照着念了起来——这不经过上回“各国事务衙门”的事,他终于摸清了上面的人喜欢言之有据么,于是信合行自从开业以来的所有成就数据,全被石咏搜罗了来,这会儿刚好派上用场:
“信合行自从开业以来,总计放贷五千七百四十一笔,已有一千三百八十九笔到期,到期还本付息的比率约为百户中还九十九又七分户(99.7%),总收到归还银两五万五千六百四十七两有余,坏账率不到半分(5‰)。其中到期的一千三百余户之中,有一千零十一户再度申请了借款,根据其信用值的提升,信合行向这一千零十一户发放了新的贷款。”
“我们也统计了这些小本生意在借贷前后的一些变化,所有的借款户都有增加雇佣人手,包含业主在内,这些借款户的人员在借贷前后增加了八成六,而作为商户所缴的商税总额,在借贷前后增加了七成四……”
石咏念的这些数据,每一项都是可以追溯复核的,所以他当着十三阿哥的面儿这么说出来,底气十足,丝毫不怵。
这些都是在后世被验证过的理论与实践,向信誉良好的小型商户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提高产出率就业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这影响可不止在一家一户。譬如石咏当年曾经以自己的信用作保,贷了十两银子的一间豆腐脑小摊儿,如今已经开了十几家分店,各处生意蒸蒸日上,当年的摊主现在也绝非吴下阿蒙,如今已经用自己的钱买地,在郊外垦了一块田,正在研究大豆与粮食的间作与套种,指着他的田能多产些质优价廉味道好的豆子出来,供应城里的总店与分店。
这些变化,若是没有信合行的参与,是不可能发生的。
石咏所说的,十三阿哥默默地听完,一直没说话,思索了一阵才问:“茂行,世人皆知你与贾琏交情匪浅,你石家又与贾家有些姻亲的关系在,若是旁人问起,你是不是为了私心,才这般替织金所与信合行说话,你该如何作答?”
石咏想了想,摇了摇手中的那张纸道:“人说话时会带了偏向,可是数字不会。我今日固然可以为了琏二哥说尽好话,但是这些数字却是造不来假。这上头每一个数字都可供核验。”
他越说越觉得胸腔里有股子气,热热的直往上冲,一时控制不住,直接道:“姑父,我这个人您也知道,一向就事论事,不会因为这产业涉及到朋友就昧着良心说话。是,眼下将织金所直接抄了,将信合行贷出去的钱全都追回,的确能填补了贾家当年的亏空,并且充盈国库一阵子,可是在这之后呢?十几万两银子,放在户部的司库里,又能顶得了几时?可在这之后呢?商税也收不到了,小生意人们也没营生了,这些已经能自给自足的人许是过一阵子受点儿小灾就又要国家赈济了,到时再提国帑空虚,是不是得再找几家富户抄了?依我看,这真是两败俱伤,谁也捞不着好才是。”
石咏越说越是激动,说得太快,十三阿哥想打手势拦着他说话,已经来不及了,竟让他一气儿将这些全说出了口。十三阿哥听了这话,额头上竟然生出一层薄汗,登时一挥手道:“茂行,你在本王面前说这些,怕是有些太僭越了。先回去好生反省反省,织金所与信合行的事,你就不要再掺合了,本王自有决断。”
十三阿哥将这“怡亲王”的架子摆出来,甚至连自称都改了,而且严令他继续参与织金所的“自救”,这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