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出去买菜了,李双柱在家里招呼着客人。李萌已经上班去了不在家,李良也去上学了。 李良的小舅王发根没有去上班,他留在姐夫家里招呼着自己的两位哥哥。 “发根,你们公司现在还缺人不?”王发根的大哥王茂根考虑了很久,迟疑的问道。 “现在还好,我们修路的工程已经完工了,目前还没有接到其他的大工程,只有一些给私人建房子的活。”王发根问道,“大哥,家里有亲戚想来公司上班吗?” “不缺人的话那就算了!”王茂根说道。 王茂根30多岁的年纪,正是人生的壮年,比王秀兰和李双柱两口子年纪还小一些,可岁月已经在他脸上印上了深深地痕迹,眉心的川字纹很明显。 他和李良的二舅王盛根一样,都是两个孩子。李良的外公去世的早,他们俩结婚都是寡母和姐姐王秀兰帮衬着,日子过的挺艰难。 他妻子欧阳珍见丈夫没再说话,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王发根意识到可能是自己的大哥自己想来建安公司上班,他连忙说道:“大哥,你不提起我都快忘了。我在早住乡买的那块地,你是知道的。我准备去那里盖一栋房,可我们公司没几个早住乡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去那里务工。 不知道你和二哥有没有时间,我想请你们来公司,帮我把那房子立起来;等我那房子盖起来以后,我再把你们调回县城来,到时候你们可能要和嫂嫂暂时两地分居咯,不知道嫂嫂们有没有意见,算是帮我这个小弟一个忙!” “给自己兄弟帮忙那是你一句话的事情!”他二哥往盛根在一旁说道。 王发根知道自己的大哥脸皮薄,和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性格有点像。自己倒是和父母的性格都不一样,比较油嘴滑舌,这也是外甥李良有事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主要原因。 “大哥、二哥,那就这样说定了,你们看是现在就过来上班呢,还是等农忙完再过来?” 现在已经是六月了,还有两三个星期就是农忙时节了。 大嫂欧阳珍忙说道:“家里的事情有我和你二嫂呢,你大哥、二哥现在就可以来上班!” “那行,那大哥、二哥,你们今天回去收拾一下换洗衣服,明天就来我们建安公司,我安排你们两个老师傅,到时候你们跟着老师傅好好学一段时间。等到了农忙,我那边就动工,到时候你们回去帮我看着点,另外还能照顾一下家里。”王发根说道。 “行,就听你的!”王茂根和王盛根兄弟俩同时说道。 昨天从家里来李家做客之前,兄弟俩就商量好这次来城里,要托三弟王发根帮忙,看能不能见建安公司做个活。 虽说搞建筑辛苦,但有固定工资呀。每家都两个儿女,种田又赚不到什么钱,顶多混个温饱,眼瞅着三弟王发根跟着姐姐姐夫一家发了家,他们心里的落差感更加明显了。 还好三弟王发根是个好说话的人,这不就搞定了两个工作岗位。 众人闲坐着聊了一会天,王秀兰用自行车载着一大袋东西回来了。 “茂根、盛根,二炷,你们快过来。这是我给你们买的东西,大家快分一分!”王秀兰从自行车的后座上将大蛇皮袋卸了下来,将买来的烟酒、罐头等吃食分成了三份。 “大姐,你这太客气了!” “嫂嫂,吃的家里都有,你买这么多干什么?” 王秀兰笑着说道:“你们有是你们自己的,这是我当姐姐、嫂嫂的一点心意。我和发根不在家,家里爸妈多亏了有你们照顾,以后也要多拜托你们。” “大姐,快别这样说,你平时帮我们就够多的了!” “大嫂,你这样就太见外了!” 众人推辞了一会,大家拗不过王秀兰,最后只好接受了礼物。 等李双柱将王茂根、王盛根、李双炷三家子送上了回去的汽车回来,王秀兰和李良的外婆、爷爷奶奶就将午饭做好了。 中午放学李良照例在学校吃的午饭,没有回来,李萌也在医院没有回来。 李双柱和王秀兰以及王发根两口子陪着两边的老人吃了午饭,席间自然没有昨天人多热闹。 李良的爷爷李成喜老爷子咪了一口酒,满足的说道:“大柱,爹我这辈子值了,你有出息,给爹我长脸了!” 李良的爷爷李成喜老爷子解放前上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一边种地,同时在村里开了一家家馆,收几个学生维持家用。解放后乡里建起了小学,他就成了一名代课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是在乡里教授了好多学生,严格育人,没有误人子弟;其次得意的是家里培养出了一个名牌大学生;再次就是大儿子虽然没有上大学,但初中毕业顺利考进了县纺织厂,三个儿子有两个儿子吃皇粮。 只是人活一辈子,总想着为后代留下点什么。他一生历经坎坷,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做起屋,早住乡老家的房子还是解放前的太爷做的。 现在大儿子能够在县城这样的好地段做起一栋这么气派的楼房,老爷子开心的不得了。 “爸,你喜欢就在我们这里常住吧,以前是没办法,家里只有一个小院子,每次都不敢留你和妈多住几天。现在家里房子大,房间更多,你们别急着回去,多住一段时间。”说着李双柱又转过头对丈母娘说道,“妈,你也一样,多住一段时间。” “住两天就好了,真要让我们在这里常住的话,我们还真不习惯!”李成喜说道,“我们老是老了,不过家里事情也多。你弟弟弟媳家里种的地多,猪牛鸡鸭都不少。我们不回去的话,他们忙不过来!” 李双柱不好再劝,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