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民间极为重要的节日,时为大年将尽,窝冬期结束,正月十五之后朝野乡间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忙碌。
所以大年最后一天的元宵节尤为热闹喜庆,人们赏明月、猜灯谜等等活动,长安城街上人潮涌动。
些许杂耍处,引来了客人后,便更加卖力的工作起来,生怕那个客人觉得无聊而离开。
而靠近东市的地方,有一处湖畔,湖畔旁围聚了不少年轻的男男女女,其手中都拿着纸船,细看之下隐约可见纸船内的心愿纸条。
再往一旁看去,则有一些文雅公子,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在孔明灯上,写写画画,随即又点亮了火,孔明灯随即由大变小般缓缓升空,后变成一颗星辰大小。
穿过湖畔朝着大街走去,便见街边的小摊之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花灯,此时正有一白衫女子正在挑选。
李承乾却也觉得这女子有些眼熟,细看之下才发现,是那日自己救下的婉儿姑娘。
李承乾整理了一下衣袍朝着婉儿走了过去,拱手道:“上次带两个人,这次一个人不带,婉儿姑娘真的不怕吗?”
“婉儿参见太子殿下。”婉儿回头见是他,连忙微蹲行礼,她晶莹好看的眸子深处,隐隐有着一丝欣喜,那一张樱桃小嘴,也是一张一合,绝美的脸上挂着一丝笑意。
她万万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他,当初救她的中山王,如今已经贵为太子了,她真不知道还能不能配的上他了。
“婉儿姑娘不必多礼,唤我高明即可,那日别离后就不曾见过婉儿姑娘,没想到今日能够有幸见到。”李承乾伸手扶起婉儿,见她倾国倾城的容颜也是为之一动。
“高明,我听说前面有赛诗大会,不知高明可愿与我同去?”婉儿被他扶起,一张小脸也是羞红,随即又想起什么便问道。
“好啊,婉儿请。”李承乾点头,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二人顺着人流出了东市,沿着朱雀大街行走着,一路上尽皆热闹喜庆的杂耍表演,杂耍队伍前面由扮演青龙的一群壮年男子开道,两旁鼓声作响、仪仗森森,队中则是舞狮的、敲锣击鼓的、骑马踩跷的等等,几千面大鼓整齐划一地齐齐响起。
放眼望去,却还能见到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此时还说着比较生硬的汉语,从婉儿口中得知,这些人中有些是夷国人,西洋人,倭国人,波斯人。
与婉儿一路闲聊,也很快的来到了一个高台之下,上面正有着些许文人墨客写着自己的大作,而台下的一些青年者看上去也像是饱学之士,由此看来台上的定是有些名望的。
“高明,你看那边可是孔颖达孔师?”
李承乾正看着台上一名文士写着诗词,闻言朝着婉儿指的地方看去,确实是孔颖达。
“嗯,的确是孔师,上次见过这老头。”李承乾笑道。
随即又踏步朝孔颖达走去,婉儿却是拉住了他,道:“别去,孔师可凶了。”
“哦?一个老头有什么可怕的,好吧那就不去。”李承乾被她拉住了手,却也觉得孔颖达没什么好怕的啊,但又见她一脸恐惧的样子,也只能作罢了。
“不知还有没有文士愿意上台作诗一首,若是没有,那今日便是我们的赵文赵公子获得第一名,得赏金百两。”
台上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高声说道。
“高明,你要不要上台试试?你的诗我看过,两首都是大作,当时还有许多人,为之心动呢。”婉儿闻言却是笑着说道。
李承乾只知道自己做了两首诗,但却不知那两首诗如此出名,当下也有些好奇了。
“那我去试试。”李承乾说罢便朝着台上走去。
而下方的孔颖达见他走上台去也是一惊,别人不认识他,他可是认识的,堂堂太子殿下,居然跑来参见这等诗会。
随即又好似想到了什么,朝着他上台的地方看去,正好看见婉儿盯着李承乾看,心中也明白了一些。
“不知公子贵姓?”见李承乾上台,那中年文士连忙拱手问道。
“高明,有礼了。”李承乾也拱手道。
此刻的他一系锦袍,外套一件貂皮披风,头戴白玉金冠,手中把玩着披风上一个小巧精致玉佩。
“高公子,今日我们是以美人做诗,时间为一炷香,公子请坐。”中年文士见他彬彬有礼,也客气的说道。
李承乾点头应是,随即便来到了一个空座之上,看着眼前的白纸,沉思良久。
拿起案几上的毛笔,行云流水般在白纸上写着,此时嘴角带着丝丝笑意,引的台下许多少女纷纷瞩目。
不一会李承乾便放下了手中毛笔,站起身来,对着中年文士拱手道:“请前辈指点。”
中年文士也对他拱手,才走过去拿起案几上的宣纸,念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闻言,在场所有文士都纷纷看向台上的李承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