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这世道从来不会让任何“人事物”完美无缺,也从来不会对任何“人事物”赶尽杀绝。譬如大明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大明虽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是银的产量并不高,偏偏大明又是一个银本位国家,对银子的需求量极大,国内的银矿产量根本不能满足自身;反观日本国,它虽然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偏生它的银产量却是极大,大明相当一部份白银都得从日本国进口,如此一来,日本便等于扼住了大明的经济命脉。
徐晋前世看过一部关于白银货币的纪录片,片中便提到在明清时期,日本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出口国之一,很长一段时期的年产量均超过百吨,巅峰时期甚至达到两百吨。至于嘉靖年间,日本国的年产银量是多少,徐晋却是不记得了,估计也就几十吨的样子,毕竟正处于战国时期的日本,各地军阀都忙着混战,哪有心思集中力量搞生产?
此刻,徐晋正坐在书房的案后,手执一支炭笔在账薄上写列着式子,堂而皇之地计算以后大明每年应该从倭国榨取多少吨的银子。正所谓凡事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应该有个限度,如果榨取过头了,无疑等于杀鸡取卵,而且容易引起反抗;如果榨取少了,倭国便会逐渐强大起来摆脱大明的控制,所以说,这个度的把握是个技术活。
明朝的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大概是三十七克左右,经过了一系列的计算,徐晋得出一百万两银子约重三十七吨,估计已经相当于倭国目前一年的银产量了。那么问题来了,六百万两就相当于两百多吨,倾整个倭国的产能也要六年才还清,织信家族还得起吗?
徐晋搁下炭笔,抬头若有所思地审视着织信美子,后者此时正面无表情地跪坐在书案前的地板上,发现徐晋在看她,立即仰起脸来,目光夷然不惧地相迎,挑衅的味道甚浓。
徐晋皱了皱剑眉问道:“你们织信家族那几座银矿的年产量真有八十万两?”
织信美子毫不掩饰眼神中的讥讽答道:“你被织信盛久那老贼骗了,家族那几座银矿年产量加起来根本不到三十万两,除去各种开支,每年盈余也就十万两左右,所以别说十年,就是四十年也还不清六百万两银子,利息你更是想都别想。”
徐晋剑眉挑了挑,他虽然早就料定织信盛久所报的年产量八十万两有水份,却没想到水份这么大,足足相差了近三倍,看来这老贼的胆子挺肥的。
这时织信美子又幸灾乐祸般道:“织信盛久虚报产量无非是为了暂时稳住你,好放他们父子二人安全离开罢了。我敢保证,织信盛久回去后,肯定不会把剩下的八十万两银子运来。”
徐晋目光一凝,淡道:“难道他们就不怕本官的舰队开进伊势湾?”
织信美子眼中闪过一抹恨意,冷笑道:“他们当然害怕,要不然也不会造反杀了我父兄,拿着人头跑来这里向你摇尾乞命。不过,六百万两已经远超出他们的底线,他们还不起,自然不会再傻到给你白送银子。
所以我敢肯定,没等你的舰队到达,他们就已经跑了,你最多不过是得到一座空城罢了,而且他们离开之前肯定还会把境内的银矿给炸塌掉,让你一无所获。
你们明军虽然强大,但就这点儿兵力,要守住九州岛还嫌不足,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占领尾张城,等你们一撤,他们再回来重新开矿便是。”
织信美子这番话虽然颇有点道理,但徐晋也不是白痴,自然不可能就全信了,尾国是织信家族的封地,辛辛苦苦经营了几十年,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的。
当然,那织信盛久确是个狠角色,从他能够果断造反,并且成功夺权就可见一斑,这样的人物做出弃城撤退的举动也不足奇。另外,织信盛久虚报数倍的白银产量,也让徐晋颇感恼火。
徐晋食指轻敲着案桌,衡量着到底要不要顺势出兵把尾张城也拿下,不过正如织信美子所讲,以明军目前的兵力要拿下尾张城并不难,但要长时间占领却很难。因为尾张城位于倭国中州岛西南部,距离九州岛太遥远,明军要是分出人手驻扎,战线拉得太长,容易被敌人各个攻破,时间一久肯定会出问题的,得不偿失。
这时,织信美子却从地板上站起来,目光炙然地盯着徐晋道:“织信家族多年来积蓄了两百多万银子,织信盛久今日运来了二十万两,那么家族的库房中至少还有一百五十万两,徐晋君,只要你助我坐上家主之位,那么这些银子都是你的,而且剩下的四百万银子,本人也承诺十年内还清。”
徐晋哂然一笑,狐狸终于露出了她的尾巴,织信美子说了这么久,无非是想自己出兵替她报仇,夺回家族的控制权,嘿,这家族内斗起来还真是蛮有意思的,淡笑道:“你这提议听起来似乎不错,不过,本官要是出兵拿下了尾张城,织信家族库房中的银子自然是本官的,而且,你刚才也说了,织信家族名下的几座银座产量不过区区三十万两,你凭什么有信心在十年内还清四百万银子?”
织信美子自信地道:“只要加紧开采,织信家族那几座银坐产量翻一翻不成问题,而且,不止我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