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过后,治国给了张老师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她认为他的数学成绩不会超过六十分,能考四五十分就很不错了,然而等到成绩出来,她发现她错了,他的数学成绩不但超过了六十分,而且遥遥领先班内其他学生,只比她最得意的学生淑华的成绩低了两分。总成绩更出乎意料,仅次于淑华。淑华似乎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向同桌欧阳慧发誓:“等到期末考试我一定把他远远甩在后面。”她这话音刚落,欧阳慧突然做出一个决定,她向班主任张老师提出转到二(4)班去。张老师极其不愿失去她这个好学生,但任凭她说得语重心长天花乱坠就是劝不回她转班的决心,只得放她离开这个班,随后任命治国接替她成为这个班的团支部书记,并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给治国居住。
与此同时,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被治国吸引过去了,郑淑华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分量减轻了,在同学中的地位下降了,她在嫉妒、落寞、愤怒中变得恐怖可怕,在学校里她跟几个铁杆伙伴没完没了的说治国的坏话,回到家里当着父母的面把把治国骂得体无完肤,好像治国是她不得不面对的最强大的仇敌。她处处跟治国作对,带领着几个依旧忠诚于他的同学一天当中不找治国两三次麻烦就过不去,不如此这一天过得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班级里出现了张老师希望看到的比着学习的好现象,也出现了她不愿看到的拉帮结派的坏现象。三十八个学生——又转进来三个学生——分为两大派,一派的领导核心是郑淑华,另一派的领导核心是李治国,两个派别在学习上明争暗斗,在其他方面也是勾心斗角互不相让。这一派见那一派弄了把口琴,便当机抱来一个吉他。那一派见这一派折了纸鹤,便立即折了许多飞机满教室里乱飞。
校长觉得事态挺严重,找张老师谈话。张老师回头就把两个核心人物叫到办公室。郑淑华受到前所未有的批评,回到家里饭也不吃了,鼓着腮帮子坐在那儿生闷气。她母亲小朱忙过来哄劝她,她便抹着眼泪大骂李治国。她父亲郑主任禁不住好奇道:“这个李治国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啊,咋老是惹俺的宝贝闺女生气哩,赶明儿你把他叫家里来,爸妈好好批评他,给俺宝贝闺女出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郑淑华当真把李治国拉家里来了,两口子只得敷衍她,劝说了一回治国,要他懂得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等等,又说眼下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其他都是次要的,规劝两人把整个心思都用在学习上,随后热情款待了治国。
听说治国字写得好,郑主任饶有兴致的铺开宣纸让治国展示墨宝。治国推让了一番,也就不再客套提起毛笔蘸饱墨水写下“浩然正气”四个隶书大字。郑主任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赞,站在傍边的郑淑华依偎在妈妈身边欣喜的注视着治国。小朱拍拍女儿的头说:“老郑你也送给李治国一幅字吧。”老郑欣然同意,重新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是隶书。随后说:“我的字可轻易不给人的,就算书记县长来求字也得费半天功夫,今天我就破回例,你把它拿回去贴在你的床头,睡前起后看上一眼。”
不过治国对待学习的态度虽说端正,但并不刻苦,更把名次看成虚无缥缈不实在的东西。他不看别人怎么做,只是按照自己的心迹行事,想学习了风摧不倒雷打不动,不想学习了就和几个要好的伙伴疯玩个痛快。与他相反,淑华则把名次看得很重,或者说她有很强的虚荣心,然而到了期末考试,她的成绩还是下滑的厉害,张老师为了不让她对学习失去信心,耍了一个小小的阴谋,把本该第一名的治国降到第三名,同时把下滑到十名之后的郑淑华提升到第一名。郑淑华见到这个结果,更加用功学习了,一心只想把治国撇得更远,却抑制不住内心深处隐隐升起的对治国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