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大帝赵云> 第22章 一千五百万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一千五百万钱(1 / 2)

赵云主动开口招揽,高顺答应的也很爽快。

看上去好像简单至极,但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很多说法。

首先第一点,在早上入城分别时,赵云都还没有现在就招揽高顺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可能性其实不大。

那个时候高顺还有事要做,还有人要见,心中还满怀着即将看到亲人的希望。

而现在,亲戚不愿认他,或者说不是不愿认他,而是不愿让他投靠。高顺彻彻底底成了无家可归之人,只能落寞寂寥的回到并州去参军。

像他这样的人,自然不愿意如赵云所说那般混日子、拿饷钱,能有事情做,有一个目标支撑着自己,高顺为什么要拒绝呢?

所以,虽然只是隔了半天时间,但高顺的心境和处境都发生了变化,早上的时候还不适合招揽,但是现在却非常适合。

因为他才刚刚被亲人所“抛弃”,内心非常的柔弱,此时赵云抛出橄榄枝,自然会让他感动。

这个时间点非常的微妙!

其次,高顺之所以痛快的答应,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现在确实无处可去,回并州参军和跟随赵云,其实差别并不大。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是,之前遇到山贼,赵云派出典韦鼎力相助。虽然高顺不需要典韦帮忙也能解决掉那些山贼,但是这份心意他是领情的。由此可以看出,赵云此人秉性如何,至少是让人放心的。

最后一点,便是典韦和荀攸的存在。

来的路上,首先他见识到了典韦的本事。他自己估算之后,确认自己肯定打不过典韦,而且所认识的人中,恐怕也没有谁是典韦的对手,而这么厉害的一个人,都跟随赵云,那他跟随又有何不可?

还有荀攸,颍川荀家是当世大族,声名显赫。通过交谈,高顺也能分辨出,荀攸绝非荀家普通子弟,而是杰出人才,这样一个杰出人才也跟着赵云,他还需要去想吗?

所以,综合以上三点,第一:高顺无处可去,至少回并州参军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第二:通过赵云出手相助一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第三:典韦、荀攸这样的人都愿意跟随,他还有什么好矫情的?

见高顺在自己面前拱手,口称“主公”,赵云心中大喜,面露笑容将其扶起:“仲达不必如此,有你相助,我真如虎添翼也!”

高顺在三国历史上的篇章其实并不多,存在的时间也很短。但他却留下了这么大的名头,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高顺的忠贞不二,以及他麾下陷阵营的强悍!

吕布对高顺其实谈不上多好,甚至将陷阵营的兵权收回,交给他的亲戚魏续,只有打仗的时候,才会临时将陷阵营的指挥权交给高顺。这代表什么?

代表着,用你的时候,你就给我好好办事儿,不用你的时候,你就给我安静呆着!

任何人面对这样的上司,心中肯定都会有所怨言,但是历史上高顺的态度是:终无恨意!

吕布虐他千百遍,他待吕布如初恋!

像吕布那样的人都能够让其忠心耿耿,更遑论赵云?要知道,如果吕布真的为人很好,让麾下所有人都忠心耿耿,那就不会出现部下叛变,张辽转投曹操的事情了。

所以,高顺的忠心,是他自己的秉性所致,并非吕布有多大的人格魅力!

吕布在下邳被曹操杀死之后,张辽、陈宫、高顺都被俘,张辽投诚,陈宫和高顺却宁死不降。

陈宫临死前让曹操帮助他赡养家人,曹操应允。陈宫之所以不投靠曹操,是因为他认为曹操不值得投靠,若是换一个人,搞不好他就降了。

但高顺却是实打实的,忠臣不事二主,一生只认吕布这个老板!

所以说,得到高顺的效忠,赵云可谓是高兴的不得了,这样一个有本事、又忠心耿耿的部下,谁不想要?

队伍中再添一人,赵云高兴的有些忘乎所以了,在街上买好了吃食,带着人回到了李府,当晚喝的酩酊大醉。

三国时代的酒度数并不高,但却后劲十足,赵云一个人能喝三坛,差不多十五斤左右。当时没事儿,第二天起来头疼的不行。

本想在床上多躺会儿,但高顺来报,李员外回来了。

李旭这个人,乐善好施,是常山郡有名的大善人,为人极为好客。

所以,即便李府的人不认识赵云等人,但听到他们是来拜访李旭的,都热情的将他们留下。

李旭回来之后,听说有人拜访,立刻安排人接见,赵云有事相求,只能硬挺着起身,洗漱完毕之后,前去正厅见李旭。

赵云身高一米八五左右,长的丰神俊朗、风度翩翩,如同一个浊世佳公子,气质出尘非凡,配上一袭白衣,十分的吸引人眼球。

第一眼看到赵云,李旭便高兴的起身相迎,嘴里说道:“赵公子真是一表人才啊!”

赵云客气的拱手:“见过李员外。”

李旭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体有些发福,双鬓微霜,看上去精神头十足,笑道:“老夫比你痴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