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甚至有不少人的八卦之心熊熊燃烧了起来。但有锦衣卫在,他们一时也没地方打听。就跟着走动,等文官队列到忠烈堂门口时,外面因好奇而看热闹的人已是人山人海了。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么?怎么看着好像这些大人们都有事似的!”
“可不是,都像家里死了谁一般!”
“你们看,连阁老都有哦!领头那个,可是成阁老啊!”
“阁老又怎么样了,你们没看见么,锦衣卫指挥使刘大人亲自压阵呢!”
“这到底犯了啥事?不对,要是犯事的话,锦衣卫不是该押他们去锦衣卫诏狱,怎么来忠烈堂了?”
“对啊,他们来忠烈堂干啥?”
“……”
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没有人能猜到这是要干啥?不过没关系,就在他们到了忠烈堂门口时,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面对围观的人群,大声宣布道:“共计三十九名朝廷官员蓄意污蔑前线将士。皇上震怒,此等行为,何以对得起抛头颅、洒热血,报国为民的大明烈士!没有大明烈士的英勇牺牲,何来国泰民安!皇上特旨,大明烈士不容亵渎,决不能寒了忠烈之心,令其忠烈堂忏悔之!”
说完这话后,刘兴祚便督促这些官员入内祭拜忠烈去了。而外面围观的人群,在经过最初的发愣之后猛然爆发出了一阵“嗡嗡嗡”地讨论声。
“啊,原来是这,这……这也可以么?他们可都是文官,是官老爷啊!这里面大多都是普通武人!”
“普通武人怎么了?皇上都说了,他们是为我大明而死的。没有他们的英勇作战,有你站在这里叽叽哇哇的份么?”
“说得对,武人又怎么了?要不是这些将士用命在拼,去年末的时候,建虏都攻进城来了!”
“当初建虏肆虐京畿之地,文官可都是躲在城内,城头上都是武人。还有辽东战事,是咱们杀过去,而不是他们杀过来。想想建虏从京畿之地最终退去,难道我们就没伤害了么?我们从辽东最终退回来,肯定同样给了建虏巨大伤害啊!”
“草原战事后,蒙古人必然闻风丧胆,边关百姓安居乐业,这又是谁的功劳?”
“……”
有着草原大捷的影响,有了皇帝的最终发声,有了文官组团祭拜大明忠烈,京师百姓的看法,不可避免地又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真要说起来,所谓民意,其实真是比较容易操控的。那些普通老百姓,最容易听风就是雨,信息闭塞,头脑简单,被人一忽悠就能热血上涌。嘴皮子一张一合又不用负什么责任,简直和后世的键盘侠没多少区别!
而此时,随着民情得到正确导引,让他们重新意识到忠烈的献身精神后,有不少之前议论过的百姓终于幡然悔悟,暗自忏悔。随着草原战事具体战果被公布,越来越多的人前去祭拜大明忠烈。
不知不觉间,经过这次的事件之后,大明忠烈的地位,在普通百姓心中被拔高了一个档次。武人的印象,也随之有了改观。
这种情况,在崇祯皇帝下旨让文官去祭拜忠烈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而这,就是他下旨这么做的目的所在。
重新提高武人的地位,使之能和文官相同,做到文武并济,并不是皇帝下个圣旨就能做到的。毕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必须缓慢地改变大明百姓的观点,不知不觉间去提高,去引导才能用最小代价来实现这些。
不过此时的崇祯皇帝,却是忙得很。草原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了,可他要祭拜太庙,还要开会封赏有功将士,还要商量战后草原的后续处置,几乎是一个会接着一个会的开,很是忙了几天。
也亏了在之前的早朝立威了,文官武将们都很识趣,没有人敢明里暗里地唱对台戏,崇祯皇帝的意志,在首辅温体仁的配合下,一条条都形成了圣旨,从紫禁城传了出去。
第一道圣旨,封延绥巡抚洪承畴为归化总督,总领草原军政大权。收编牧民,整顿军备,选址筑城。其中之一处是皇帝御笔所定,即为包头一定要有一城。
此时的包头,还是个自发聚集起来的小镇而已,多是矿工匠铺聚集。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自然知道这里矿产极其丰富,没有不占的道理。为此,还特旨水泥厂去草原设了分厂。
第二道圣旨是给三边总督杨鹤的。让他把灾民组织起来尽快送往归化城,由归化总督安排开荒河套平原。同样的圣旨,也发给了宣大总督、山西巡抚,让他们这边也同样把灾民组织起来输往草原。
第三道圣旨是给辅臣薛国观的,让其巡查各地,组织粮草输送往草原。
可以说,这前面几道圣旨,几乎是动员了大明所有北部的人力物力,准备进行河套平原的大开发。
不过就算这样,形势也还是比较严峻的。
第一,草原没有城墙,虽然河套地区已经没有大的蒙古人势力,但不能保证远离河套的蒙古人势力大涨之后,看到河套开垦出来后的富饶而觊觎。因此必须把大明势力再往远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