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初年的时候,封爵一如之前,还都是很少,能让人羡慕的。不像崇祯末年,或者南明时期,那个时候,只要手中有点军权的,基本都有爵位,就如同后世一块砖头砸街上,基本上砸到的都是什么经理一样普遍。
不少武将看到满桂得到了忠勇伯的赐爵,心思就动了起来,他们也知道,武将要封爵,除了军功之外,再无其他可能!
可心里衡量之下,发现除非等陛下御驾亲征辽东时立下大功,否则封爵的希望很小。而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顿时不由得有点丧气!如此一来,就更为羡慕满桂了。
这时,满桂封赏完毕。王德化从御前又捧起一道圣旨,走前几步,尖声喊道:“祖大寿出列接旨!”
祖大寿一听,立刻心情紧张起来,同时也有点忐忑,毕竟他做过错事。不过此时想什么都已没用,只好出列跪下接旨。
“……祖大寿临阵脱逃,本应严惩……”
听到圣旨中定义自己为临阵脱逃,这对于武将来说,可是大罪,让祖大寿心中“咯噔”一声,该不会皇帝是要秋后算账了吧?一时之间,他顿时紧张了起来,难道孙阁老也是哄骗自己,之前只是安抚稳住自己么?
马世龙却听得很开心,让你排在前面,最好皇上能秋后算账,而后关宁军少了你,如此一来,朝廷就非用自己莫属了。
然而,王德化抑扬顿挫地声音中,马上有了转折,只听他宣读道:“但此举暗合朕意,顺势诱建虏攻打京师,并无造成严重后果。且祖大寿未再辜负朕意,知耻而后勇,立下昌黎大捷之功。更是心怀百姓,及时出兵救援永平等地百姓,朕心甚慰……”
听到这里时,轮到马世龙的心中“咯噔”一声了。从圣旨上听出,似乎在皇上眼中,祖大寿的功劳中,救援永平等地百姓的功劳,还在昌黎之战的功劳之上!那岂不是说,自己错过了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或者自己没有那样去做,会不会让皇上觉得很失望?
“朕亦说话算话,当日临阵脱逃之罪可免,特调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一职,并兼任京师高级讲武堂总教习,钦此!”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楞了下。随即有不少人幸灾乐祸,特别是马世龙,更是心中暗暗高兴!
原因无他,祖大寿虽然是从二品武将升到从一品武将,可他之前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是有带兵实权的人。如今成了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品级升了,却是个清水衙门,再无实权。这是明升暗降,以后再无功劳可立,武将之路从此到头了。
当然了,也有人是听到京师高级讲武堂总教习这个而发愣,不知道这是什么鬼,从没听说过啊?
至于祖大寿本人,一时也楞在那里了,他本能地想拒绝,想说自己有罪,不敢受此功劳。毕竟没有实权,不但没有功劳好立,而且对家族也很不利。
他正待开口推辞时,忽然脑中又想起孙承宗千叮万嘱地情景:“皇上今时不同往日,一定不要有别的心思,谨记忠君报国!”
难道是阁老早知今日之事,生怕自己有做出什么,故而提前告诫?可这明升暗降,自己难道就这么认了?
虽然他实在有点不甘心从此没了实权,可有了孙承宗的再三告诫,而且此时已身在金銮殿上,又不能做其他事情,只靠口头辩解,似乎不可能让皇帝改变主意。这么想着,祖大寿只好认了,山呼万岁接旨。
这期间,他压根就没去想那京师高级讲武堂总教习是什么鬼?因为这东西根本就没听过,搞不好就是个随便加了个官衔安慰他的而已。
胡广也在暗中观察着祖大寿,他敏锐地看出了祖大寿有犹豫,不过最终祖大寿还是接旨而没有说任何话,倒也让他点点头,识时务者为俊杰!
等祖大寿回归队列后,王德化又尖声喊道:“卢象升出列接旨!”
一听这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文官队列中,此时他们的眼神,很少有嫉妒,大多都是佩服之色。毕竟一名文官而已,却领军厮杀,和建虏野战而不落下风。甚至可以说,昌黎之战能让建虏全军覆没,首功在卢象升。
“……特加封卢象升为左都御史,巡抚登莱,所领剩余勤王军改编为护卫营,名单职务呈送兵部,钦此!”
文武百官一听,不由得都为之吃惊。从知府一跃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越过了省级三司,而且是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巡抚,这级别很高了。看来这卢象升,是陛下眼中的红人了。
还有一点,卢象升这登莱巡抚还与众不同,皇上特旨把剩余勤王军改编为护卫营,这可都是有官衔了的,也算是恩赐了。
等到卢象升谢恩回到队列之后,何可纲被提拔为山海关总兵,算是接替了祖大寿调任后留下的空缺。
这让马世龙为之一愣,要说起来,他是山西总兵,调去当山海关总兵是最有可能的事情,怎么就给何可纲占了呢?隐隐地,他忽然感觉到有点不妙。
如果换了以前,这时候就应该有文官会出来帮自己说话了,比如前首辅韩爌,或者左都御史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