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第一百三十三节 奉天伐清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节 奉天伐清檄(2 / 3)

感情强烈,其实是因为他已经站在了反清的立场,他需要各种观点来为他的立场做背书,这些明末文人的观念,给他提供了心理支持。所以他看完后,立马就在福建刊印发行,可引起了效果并不明显。

反倒是白莲教起义之后,文人们开始站出来,加入了王辅茞和周琅的幕府,然后开始发表各种满清无道的声讨文章,正义感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其实也是因为立场转变后需要为立场寻找心理支持。

随着大势的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变,可他们到底是看到满清不行了,明哲保身还是真的激发了内心的民族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周琅发现这些情况之后,就已经放弃了跟效忠满清的文人打嘴仗,还不如直接带兵去北京刷一下存在,这对他们的打击才是致命的。

不过必要的舆论工具还是需要的,这需要王辅茞来操作,他就是这个时代的文人,他最了解这个时代的文人,他的心理转变很能代表其他的文人。周琅并不了解这时代的文人,他也不擅长这种互相泼脏水的宣传方式,他过去带团队,凝聚人心的手法也不是通过给对手抹黑,而是描画自己事业的前景,给予丰厚的薪水,用正能量来激发团队的斗志。

王辅茞的病情并不严重,当地名医给他开了清心去火的方子,照方抓药,几服药下去,就好的差不多了。

他的工作中心马上转向北伐计划,軍队问题不用他负责,他主要负责的是民政。

对于北伐的粮草供应问题,王辅茞建议应该开征赋税了,靠关税、商税不足以长期支持周琅的军事行动,福建已经免了一年钱粮,如今政局稳定,百姓拥护,是到了该征收赋税的时候了。

周琅同意,不向地主们征税,只收关税、商税,通过做生意赚钱,虽然以后也可以慢慢弥补上来,可政权跟地方的纽带就断了。让地主们纳粮交钱,也是他们给新政权的投名状,代表他们开始接受和拥护新政权。由于他们交了钱,多多少少也会更希望这个政权能赢。就好比小股民明明没有多少股票,也很希望股价上涨一样。

由于胥吏都是本地人,在福建胥吏阶层投靠周琅之后,王辅茞已经将福建的地方官府,恢复到了满清时代的程度,只是满清时候的积弊自然也不少,但新朝新气象,目前从周琅到王辅茞等上层还比较认真,积弊没有满清时候那么严重。

积弊稍微轻一些,但满清时候的官府只能却全都恢复了,此时征收传统的赋税,不存在任何操作上的难度。

立刻发下政令,今年秋粮昭常征收,同时严查各种陋规,希望这种王朝初年的新气象,能够持续个几年,到时候周琅就有充足的能力来进行彻底改革了。

地主们也没有抗税,抗粮的现象,大家都平平静静按照老传统缴纳了赋税,毕竟清朝过去的税率确实不高,一块土地上的收成,连十分之一都拿不走,地主却可以拿一半,佃农拿剩下的。

秋粮渐渐入库,粮草充足,支持周琅手下十万人长期战斗,不是什么问题。

通过佛山源源不断的将广东的各种资源带到福建,主要是铁这样的战略物资,佛山犹如一个漏斗,他的存在,让整个广东的铁矿资源在这里集中,采购起来极为方便,大量铁料从佛山进入福州兵工厂。

尽管佛山采购来的是成品铁料,但因为各种问题,还要经过回炉,用更高的高炉,更高的炉温,更干净的焦煤,重新熔炼后铁质大大改善,可以用来铸造英式大炮了,目前铸造大口径重炮技术能力还不足,可铸造12磅、磅和6磅的步兵炮是足够了。

打造步枪比铸炮更容易一些,倒是都不用重新回炉,而是用在福州周边的溪流旁建造的那些水力锻造工厂中锤锻,用反复锻打的方式不但能去除杂质,而且能让铁质更加密实,韧性更足。

子弹的铸造,火药的生产,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嘉庆二年农历新年到来前,就已经完全了所有的准备,过年后就准备进行行动过。

万事俱备,王辅茞最后提出,还需要一份檄文,奉天讨清的檄文。

朱元璋当年消灭了南方陈友谅等等割据势力,稳定南方之后,才开始北伐,为了取得道义上的舆论优势,就发过奉天北伐讨元檄文,当时操刀的是名臣宋濂,对文臣来说,这也是一种荣誉。

内容甚至都大同小异,就是强调满清的胡虏身份,历数满清的种种暴行,诸如乾隆重用奸臣,天下貪官横行,告诉天下人满清国运大限已到。中原两百年必有英雄出,奉天应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檄文在福建甚为发达的印刷作坊中不断印刷,印了三十万份。

不过这一切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王辅茞本想光明正大的做舆论宣传的,但周琅反对,这些檄文必须是在登陆之后才能发放,否则影响军事行动的突然性。

事实上,周琅之所以要去打一下北京,也是因为判断出北京空虚的现状。他去打北京,目的是威慑,是打击满清的威望。兵到了北京就是胜利,但如果能真的打下北京,对满清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