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却因为他手下心腹的告诫而彻底打消。
“渠帅,不可,军法不清,切不可仁慈行事。”
“可军中无粮,若用重典,全军必乱也。”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不用重典,必后患无穷,今日杀之,其若反,除之便可,正好省缺将军心头麻烦。”
当黄穰还在犹豫自己该如何抉择之时,他心腹的这句话,彻底坚定了他的信心。的确,无乱黄穰手中粮草充不充足的话,他都要毫不犹豫的直接砍了那些逃跑的兵卒,因为他手中没有粮食已经是全军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这也根本不需要验证,就从黄穰给麾下兵卒吃的米汤就可以看出来了。
现在,如果黄穰斩杀那些逃兵,可能会适得其反,逼迫其他有二心的叛军直接反抗,毕竟,对于其他的叛军兵卒而言,留在叛军队伍里,迟早也有可能因为抢不到粮食而饿死,而不留这里,选择逃跑的话,也有机会带家眷逃跑。反正,留与不留,逃与不逃,都有死得可能性,与其一直忍受饥饿而死,那么不如现在就反了,能活着是自己的运气大,活不了那就只能认栽,终究他们不想做一个饿死鬼而已。
不过,那心腹说得另一点,也是正中黄穰下怀,与其担心斩杀逃兵,逼的麾下兵卒有二心反叛,不如现在就直接将那些有二心的兵卒一网打尽,以绝后患。毕竟,终究现在对于黄穰而言,目前最重要的第一事情是粮食问题,其次才是兵卒逃跑问题。
说到底,黄穰现在增加粮食从而使军队断粮延迟的办法也就是开源节流而已,而所谓开源,自然就是往米粟里多加水,煮成米汤,使人不至于饿死,而节流的话,那便就是减少吃饭的嘴而已,如何减少?当然是让一些人,在不扰乱军队根本的情况下,彻底消失了。
至于如何不扰乱军队根本,那自然不是放了那些逃兵,允许他们离开,毕竟这样的话,很有肯能让其他兵卒跟着逃,彻底断了军心,所以,他只有选择在合适的理由下,将一些兵卒合理的除去,即使会付出代价也不惜。
毕竟,与其因为担心粮食不够,从而导致兵卒离心,不如现在在斩杀那些逃兵后,再观察其他有二心的兵卒,一旦抓获,就地处决,纵然有大规模的兵乱又如何?反正黄穰可以保证自己的心腹穰军会听命行事便好,这样一来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其他,虽然这样会让麾下兵卒锐减,但只要保证粮食足以在自己手里维持,穰军的忠心不变的话,那些杂牌,就任由他们去吧。
阳光浅浅的照耀在平原之上,排成长龙似的叛军队伍,此刻都在看着他们队伍左右两侧那数十骑手中拿着的首级。那些是逃跑的兵卒和他们的家眷的首级,在被叛军的斥候搜捕到后,直接斩首,并且传授全军示众。
叛军里面的大部分兵卒都知道这是黄穰在震慑他们,告诫他们千万不要有其他想法,否则他们的下场就和这些逃跑的兵卒一样。然而,按理来说严明军纪,对一只军队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此刻在黄穰的军中却是十分不利的。
事情正如黄穰原先所想的那样,在明白逃跑也是死,留在军队里每天吃米汤也会饿死时,大多数本来因为忍受不了贪官污吏欺压从而反叛的叛军兵卒,最终也像他们当初选择反抗汉朝一样,选择了反抗黄穰。
反正,如今汉军已经通过歌曲告诉他们,一切既往不咎,即使他们没有认证过这件事情,但是有许多人就是如此,在有了希望之后,根本不会考虑事情的真实性,就会为了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未来,而选择一条可能根本没有未来的出路。
在无粮、战败、未来无希望等诸多困难因素下,不少叛军终于在一些早就有二心的汉人渠帅的“同死,不如反了”的高呼下,彻底发生了内乱。而这一幕,也正是黄穰权衡之下愿意看到的一幕,他现在急需要消灭一些心有二心的人,从而减少军中口粮的支出。
空旷的原野之上,只见令人惊讶的一幕就此发生,曾经纵横江夏、庐江二郡,打的官军根本抬不起头来的黄穰叛军,就在这原野上自相残杀起来。
叛军军阵里交战的双方十分明显,一方是以黄穰心腹穰军为主的精锐部队,另一方则是在装备人数都不如前者的叛军杂牌部队,事情的结果也不需多想。原本会发生内乱的一幕早被黄穰想到,自然提前命令穰军兵卒做好准备了,再加上穰军的伙食、兵甲装备也都比杂牌部队好上不少,那些叛军的杂牌部队还能有什么下场?
只见得战场两方在相持了一阵之后,便出现了一边倒的局势,准备充分的穰军迅速的便将叛军杂牌不对的攻势击退,然后将那些匆忙反叛的杂牌部队就地分割,利用他们原本在军队里面互不统属的一点,分次进攻。
短短的数刻功夫,便有数支几百人的杂牌部队,从渠帅到麾下兵卒,凡是反叛的,都被穰军彻底击杀,而这杀戮,还未停止……远处被人保护的黄穰,静静看着自己麾下自相残杀的闹剧,虽然心中不舍兵力大减,然而毕竟这是战争,现在对他而言,能安全撤退才是正理,而要安全撤退的话,就必须有粮食,并且部队不会因此扰乱,所以这些杂牌部队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