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珏刚将手中的笔落下,屋外长廊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
“父亲?”风珏不紧不慢地收拾信函,见来人是风仁,蹙紧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风仁瞧见他的动作,心下挑眉道,“方才是你让下人找我?有事?”
风珏道,“父亲人脉广阔,儿子还想请父亲帮个忙,将这封信函交予求学时的一位同窗。”
他现在的处境很是尴尬,交际需要一再慎重。
风珏数次思量,他觉得此事由自家父亲出面最合适,二哥风瑾倒也可以,只是兄弟俩极少碰面。风瑾成婚后便因为种种原因分家出去,如今也不和他们住一起,风珏只能找父亲帮忙。
风仁没有接过信函,只是视线低垂瞧了一眼信函上的名讳落款。
风珏主动解释道,“今日碰见了兰亭公,儿子以为她也许需要这人,便帮着做个引荐了。”
风仁眉头舒展,伸手接过那封信函,问道,“为何不自己出面?”
若是引荐有功,风珏也能借着这个机会重新出仕,风仁作为父亲,自然不希望自家小儿子整天跟三两岁的小豆丁周旋。风珏生来就不是当夫子的料,让他教书育人?呵呵,误人子弟!
黄嵩也是心大,居然放心将女儿交托给风珏教导,不怕被教得离经叛道?
风珏道,“儿子无心于仕途,今日帮着引荐,不过是因为觉得兰亭公性情有趣罢了。”
风仁暗中叹息一声,小儿子的执拗他早就领教过了,除了随之任之,他也没辙。
“那……你引荐的这人是谁?”风仁顺嘴问了一句。
不管风珏有没有出仕的心思,他主动利用人脉帮姜姬笼络人才,这便是释放善意的信号。
风仁自然不愿意风珏的示好因为细节原因,结缘不成反结怨!
风珏瞧出父亲的心思,冷声道,“农家之人,怕也是硕果仅存的传人了吧。此人姓窦,名熙,字宗光,原先是儿子求学时候的同窗。依照兰亭公今日的所言所语,她或许用得上这人。”
风仁诧异道,“农家?”
农家虽为百家之一,但数百年来混得极其落魄,风仁当初在朝中为官也没听过哪个官员是农家出身。墨家惨归惨,好歹还有几株独苗苗,如今更是得到姜姬的扶持,大有中兴之势。
农家呢?
农家学派的人,大多出任农稷之官,通俗来讲就是农业相关的官职,但因为农家落魄,那些官职的人几乎和农家没什么关系了。从儿子口中听到某个农家流派传人,风仁也蛮震惊的。
风仁问风珏道,“兰亭公虽然注重农桑,但从未听她说过这事儿……”
以前姜姬需要墨家子弟,哪怕墨家和儒家不对付,她也专门去寻找墨家子弟。
如今需要农家之人,为何没半点儿风声?
风珏简单讲了今天撞见的事情,姜姬在他看来的确是个很有趣的人。
“原来如此,这倒是像她的作风。”风仁听后露出慎重和赞同的表情,“那,他才能如何?”
引荐也不能瞎引荐,如果是个人才,自然是好事,如果是个庸才,不仅祸害百姓,旁人还会指摘出面引荐的风珏,平白无故惹一身骚。风仁心疼这个小儿子,自然要帮他把控一番。
风珏道,“才能不太好说,但他的脾性和做事风格却是兰亭公最需要的。”
姜姬最需要什么?
她需要一个踏实肯干、醉心农桑又愿意编撰农书、造福百姓的人才,哪怕这人不是农家的,只要符合这些条件,多半也会被姜姬任用。不需要多深的专业知识,但必须要有专业涵养。
思来想去,风珏举荐的人选正好符合她的标准。
“如此甚好。”风仁点头道,“只要这人还未迁徙他处,为父会想办法将信函送到那人手中。未免耽误时间,这事儿最好和兰亭公也知会一声。只要这人在兰亭公治下,总能找到的。”
风珏和那人虽是同窗,但没什么联系,只是隐约记住对方是哪里人士,家庭住址都不清楚。
风珏道,“听闻此人祖上在大夏朝时期担任数任农政官,循着这条线索,应该能找到人。”
与此同时,姜姬也在直播间观众的提醒下想到了农家。
既然她将科技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墨家,那么农业发展自然少不了农家。
姜姬连夜找了农家的资料,看过之后便有预感农家之人不好找啊。
农家流派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提倡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二类则与他们的政治思想有关,例如君臣并耕、同食,通俗来讲就是上位者应该和老百姓一起耕种做饭……
以现代的角度来看,这是提倡人人平等劳动,貌似没啥毛病,但古代封建君王会理会这点?
姜姬看到这里就知道农家为啥混得比墨家还惨了,这个政治思想就是踩雷啊。
在这方面,儒家就比较讨上位者的喜欢,难怪后来被推崇为百家之首。
“话说,农家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