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岳,请辞吏部侍郎。”三日后,延英殿内,高岳手奉笏板,向急不可耐的皇帝提出如此请求。
他理由很充分,臣原本为吏部侍郎,督义宁、定武两军出战陇州,已是违规的现象,吏部侍郎手握三铨,根本没有身兼府尹和节度使的例子。
皇帝很爽快,就说华亭大捷、故桃关大捷,都还没来得及犒赏你和韦皋:朕马上给高三你迁为检校御史大夫兼判兴元、凤翔两府事(使职是西北营田使、泾原水运使、铸钱使,凤翔陇右兴元节度使,陇右元帅府判官,陇右行营先锋镇遏兵马使),散官阶为四品正议大夫,诏特许“参知政事”。
最后一条很重要,很多地方上的节度使,如李抱真、王武俊、张孝忠等,都有个“同平章事”的头衔,但也仅仅只是头衔罢了,而高岳的这个“参知政事”,即代表着他既出镇地方,皇帝有什么重要决断的话,也要召他来商议,实则等于和李泌、贾耽等并肩了。
接着,皇帝就问高岳,剿灭党羌的战争什么时开始?
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高岳朗声回答说:“泾原行营刚刚隶于京西神策军大营,如今神策右大营左右军,军力可有七万之多。”
皇帝点点头,说正是如此,其中神策将兵有三万,射士有四万(神策军本在凤翔有普润、麟游、好畤等屯田马坊,现都转于高岳这位凤翔尹管理),左军屯于泾原,右军屯于盐州,谭知重身为监勾当还在奉天城掌印。
这神策军京西大营,军力一下子增多两万,可却因高岳、陆贽和李泌事前规划的“将兵结营,射士散屯”的新兵制,并未给财政造成负担。
高岳即提议,陛下可设神策左大营了。
皇帝便问,兵力自何而来?
高岳说,陈许节度使曲环,最近两三年镇守许昌等地,招揽流亡,营田有成,兵力恢复很快,可先以其为骨干,再将金商的尚可孤、陕虢的燕子楚所部合并之,可得三万兵,为神策左大营。
现在对于皇帝而言,只要能在不增加财政负担下,扩充神策军,绝对是件乐意见成的事——因神策军毕竟是皇帝的御林野战军,其他方镇怎么亲都不如这支队伍亲。
“好,朕现在统一授予军号,神策右大营设立三军,刘海宾的泾原行营为‘神策威戎军’,邢君牙原本的右军为‘神策宣威军’,高崇文原本的左军为‘神策决胜军’;至于神策左大营,曲环、尚可孤和燕子楚也各设一军,以备未来扩兵,分别为‘神策忠武军’、‘神策龙骧军’、‘神策镇义军’。”
高岳心想,李适你打仗不行,微操瞎来,给军队起名字,设计文武官僚漂亮朝服倒是有一套,是不是兴趣点点错了?
接着高岳便说,来年请建“圣神文武御驾行营”,随后陇右(我的凤翔和兴元)兵马为“行营右军”(古代地图方向倒着的),渭北、邠宁、河中由浑瑊节制为“行营中军”,朔方、夏绥银、振武、河东、泽潞(昭义)为“行营前军”由李抱真节制,山南东道、荆南、鄂岳为“行营左军”由曹王皋节制,西川、东川、巴南为“行营后军”由韦皋节制,所有神策左右大营统一为“殿前神策军”,宫廷禁军为“殿后神威军”,各路行营居要冲,设节度宣抚使帅之,而后护卫皇帝,联合进击,亲自征剿党羌。
这话听得皇帝都要飞起来了。
“善,如今罢防秋,静谧淮西、河朔、淄青,护卫漕运来的税米、盐利,再加上西北、灵武营田,朝廷左右藏、户部司、延资库积蓄不下五百万贯,若等今年两税钱粮至,可得一千万贯钱。马上整个军事,朕加你为行营长史,和谭知重一起勾当(皇帝这次总算懂得权力下放,威望我收的道理)。”
高岳便拟画说:臣请罢“食三倍出界粮”(之前提过,唐朝方镇兵马奉朝廷指令出征后,就要享受三倍于平日的口粮和酒肉),如今西北各镇,将兵增加俸禄,射士又有田产,此项政策早已不利征战,先前许多方镇出兵,离界仅一两里路便屯营逡巡不前,只知索要出界粮,玩寇縻饷,出的也多是老弱病残,罢废“食三倍出界粮”旧政,和先前废防秋一样,是大势所趋——如此千万贯钱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出外作战一年。
“一年时间,能不能彻底踏平党项?”皇帝很关切这个时间问题,不要打到最后,闹得和昔日河朔平叛一样的结局。
高岳笑着给皇帝说:
设行营,未必是要前后左右军一起出征,不过是要让各方镇,也包括关东那些桀骜的方镇知道,应当尊重我朝廷,尊重圣主,这天下的军队,应该掌握在陛下你的手里,听从你的节制,天经地义。
这下皇帝恍然抚掌,连说“如此说来,设行营、平党项本身不足以让朕欢喜,由此诸节度使诸方镇知尊崇朝廷,畏惧我朝廷威严,朕方欢喜。”
“是也。”
而后高岳就献出具体的谋划——对党项,要先分裂挑唆他们,让他们自相残杀,然后陛下先设行营,以臣为长史、押蕃大使,臣只用义宁、定武及邠宁军即可,先替陛下收庆州东山党羌,而后再灭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