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滉直入政事堂,除去掌握吏、枢机、兵、刑礼、户五房之外,更主要的是罢废崔造判度支,免除其户部侍郎之位,将其扫出中枢,以挑拨君臣关系为理由,流放万里,去雷州为司户参军。
另外位包佶,再次倒霉,其盐铁判使的职务被韩滉立刻废掉,不过韩滉也许是觉得确实曾在其手里夺过转运使的职权,有些愧疚不安,便外放包佶为潮州刺史,五年内不得量移。
齐抗、齐映,也即刻被外放为远州刺史,张滂因官职还比较低微,只是被送去虢州为司马。
而韩滉也开始重用自己人,在他的“举荐”下,窦参为户部侍郎、度支副判使兼判户部司(新设立的户部钱),王绍(昔日和高岳一起在上津道运钱粮)则为盐铁转运副使,专掌东南盐利、米粮的漕运,而韩滉自己则为中书侍郎、判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将全天下的利权统掌于一身。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大小官员,提起韩滉无不色变,给他起了个诨号曰“扫地宰相”。
而张延赏又伏在皇帝李适的眼前号啕大哭,称自己原本的权力尽丧,只乞求皇帝保全他的相位。
皇帝李适也是焦头烂额,对张延赏说:“张公保位倒也不难,上辞表即可。”
于是惊魂未定的张延赏按照皇帝的办法,急忙写了封辞任的表章,说按照本朝的惯例,中书侍郎只可有一位,今韩晋公既已受傅说之命,请允许我辞职致仕。
接到表章的皇帝,还是下了决心要保张延赏的,不然这个朝堂上他真的要成孤家寡人。于是便让中官把表章,送到银台门的翰林学士院,特别指示张延赏女婿郑絪代自己作答,要“恳切”挽留张延赏,不允许他辞去相位。
结果中官们才走到银台门东面的麟德殿时,就遇到前来检视左右藏国库的韩滉。
韩滉此刻六十三岁,国字脸,悬胆鼻,长须垂腹,青黑色的眼袋,表情异常威严,眼光一扫,这群中官莫不丧胆,急忙伏地致礼。
“诸位中使何处去?”韩滉开口。
中官们不敢隐瞒,便说要去翰林院。
韩滉哼了声,“圣主还是喜欢和那群书生坐而论道,恐失大体。”
接着他就问,陛下要和翰林学士院商议什么。
中官吓得不敢作答。
这时一名中书门下的流外官,贴在韩滉身旁,低声说了几句。
“既然张相上了表章,去意已决,又何必委曲他的心意呢?”韩滉缓缓说出这话来。
说完,他就站在麟德殿下的旷地上,不再走动。
中官们全都凝在原地,同样不敢走动,各个面如死灰,这架势韩滉是决意不想让他们送张延赏的表章去翰林院了,那样的话,张延赏的辞相之举岂不是要弄假成真?
气氛正在僵持时,恰好在学士院内心神不宁的郑絪,从银台门走出来,准备接岳父的表章,正好见到这一幕。
郑絪不由得大怒,陛下和宰执间的互相问答的表章,你韩滉也要劫夺?简直欺人太甚。
一时间郑絪也没想太多,脸色涨红,握紧拳头走到麟德殿前,努力不让自己嗓音过于激动,问那几位中官,“是不是圣主有表疏需批答?”
几位中官立刻如见到救星般,“郑学士,正是如此。”便将表章奉起。
郑絪便上前要取来。
却顿觉胳膊一阵钻心的酸痛——韩滉眯着双眼,忽然按住自己的臂弯,不让他去拿张延赏的表章。
周围人见到这幕,无不丧胆。
韩滉虽年事已高,但却力大,而郑絪虽然瘦高,可体质比较弱,但他依旧死力和对面的宰相角力,不愿退往。
“郑学士,你职责为何?”韩滉嘿嘿笑起来,手依旧不松。
“为圣主代言拟诏。”郑絪咬着牙。
“你泰山上疏,又由你为圣主代言批答,如何服天下?”
“如韩晋公认为絪私相授受,即可上奏天子,罢废郑絪职务,可为此奏章批答,乃郑絪的本职所在,请韩晋公放手!”
“郑郎痴了,韩某只是认为翰林学士院制度有缺陷处,非是针对郑郎一身。”
“那便请晋公和天子议此事,切莫于麟德殿前跋扈。”郑絪犟脾气上来,丝毫不做退让。
“韩晋公。”正在此刻,麟德殿东廊,传来如此声音。
韩滉唔了声,转头望去。
而面红耳赤的郑絪也听到熟悉的声音。
正是兴元节度使高岳,紫袍金鱼,自东廊而至。
他刚结束和皇帝的问对,原本准备去学士院拜访陆贽和卫次公的。
韩滉哈哈哈笑起来,这才将郑絪的手臂松开,这时四周的中官、流外官们都向高岳作揖:“高兵郎!”
高岳则上前,对韩滉作揖行礼。
“高郎何须客气。”韩滉拍住高岳肩膀,而后声音很诚挚地评价了句,“大战苟头原,奇袭萧关、摧沙堡,再战安乐州,高郎打得好!韩某在润州得闻,不由得神往倾敬。以前只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