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唐官> 18公主表谢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公主表谢意(1 / 2)

这是场精心策划好的双簧。

萧复先提名张延赏,而李晟女婿张彧接踵反对,并借机当面指出张延赏的过失,干净利索地将他率先踢开:

在职期间酿成兵乱,丧失军府,扔下财赋,仓惶出奔东川,无一功于国家社稷,有何理由忝居中书门下?

随着张彧一条条的朗读,这下整个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清楚——张延赏,完了。

“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答应李晟,让他这女婿去剑州当刺史,唉!”皇帝的心情宛如结冰般寒冷难受。

“臣岂敢,岂敢有傅说之望?”这时候张延赏不屈也得屈了,他趴在地板上,丧魂失魄地说出这句话来。

周身满溢着苦涩的气味。

看着岳父这副模样,郑絪眼泪都要流下来。

岳父到底做错了什么?崔宁离开西川,他正常去接替节度使而已;李晟入蜀后擅自要带走军府营妓,岳父加以阻拦也是合法合理的;皇帝播迁,岳父来勤王也是天地良心的,为什么全蜀地的兵马都要造反。

为什么,为什么?

这个朝廷,到底怎么了?

郑絪思绪完全狂乱起来。

可没人在乎一个小小翰林学士的想法,这边皇帝立刻弃子,他又属意翰林学士院系统里出来的姜公辅,能不能让姜公辅当宰执?便开口说道:“中书门下二侍郎,由满朝大臣推选,朕出制可;不过御史大夫,朕想亲自择人。”

“陛下如此想法,谁敢不从?”萧昕当即说到。

结果皇帝刚要说出姜公辅的人选时,萧昕下一句冒出来:

“满朝三品,御史大夫为何者,陛下可任意择选。”

皇帝差点吐血。

姜公辅从区区翰林学士,来奉天后火箭提拔为谏议大夫,原本皇帝还想再让他升一程,为御史大夫平章事,可萧昕却加个“满朝三品”为限制,当即让皇帝没了脾气。

除非皇帝当场强行安排,朕就要先让姜公辅升为三品,而后拜他为御史大夫。

这样岂不是太不要脸了,违背了举贤的基本法则?

几个回合下来,李适表情呆滞,下面朝堂上热火朝天,大臣开始联名推选宰臣,然后写于尺牍上,由中官呈交给皇帝。

最后皇帝完全妥协:

第一个站出来举贤的萧复,反倒成了最大赢家,当即为中书侍郎;

萧昕为黄门(门下)侍郎;

颜真卿为御史大夫平章事,同为宰相;

聊胜于无的是,姜公辅、刘从一等,统统加上参知政事,也可和宰臣们商议政务。

结果确定后,皇帝看了看铜图,翻了下眼皮,他居然丧却了在铜图上部署的兴趣,有气无力地说,下面就让萧中郎、萧门郎和颜大夫处分,朕静待结果即可。

萧复的想法,和高岳、韦皋之前的方案基本一致。

以刘海宾为泾原行营留后,以张光晟赴凤翔为陇右节度使留后,防备西蕃,随即太尉段秀实简选泾原、凤翔一万精锐,统带至奉天城;

邠州长武城的崔宁,领一万精锐,至奉天城;

高崇文为京西神策行营兵马使,领五千精锐,也自奉天城进发;

以上三方兵马,皇帝委派浑瑊为行营副元帅节制,目标是穿过咸阳原,进逼咸阳城,夺占西渭桥。

同时,韩游瑰、论惟明、杜希全等朔方旧将,领六千兵,游走威胁李怀光的中渭桥。

京东方面,自然还是以李晟为都统,麾下神策军三万,目标是围攻收复京师禁苑,并监视李怀光的河中动静。

而后中原地区,继续以李勉为诸方镇诸军都统、淮西招讨使,保障漕运,并拱卫都畿道洛阳,和淮西叛军争夺许、汝、陈等地;

接下来,萧复又请求皇帝组建两个行营,配合李勉共同夹攻淮西叛军,希冀早日平定山南东道及申光蔡地区。

这个两个行营,一个为三川行营,以普王李谊(原本的舒王李谟)为兵马元帅,可对李谊的安排是,坐兴元府“督师进讨”,也即是这位亲王是不可能上前线的,更是面精神上的旗帜。随后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以散骑常侍衔同平章事身份为副元帅,实际领导行营和幕府,率山南、白草、奉义、西山、巴南、金商等军,进剿商、均、邓等州的淮西叛军。为此,皇帝命樊泽为金商防御使,兼三川行营的行军司马,并用乾陵守陵的“陵户”组建了支军队,曰宁**共四千人,交由樊泽统领,也加入到行营当中。

这时杜黄裳以郎中身份,为该行营行军长史。

另外个行营,即“三南行营”,曰荆南节度使、湖南观察使和江南东西道节度使,本拟让镇海军韩滉为行营副元帅,元帅交由通王李谌于奉天城遥领(李谌实则不出阁),可随后韩滉很“谦虚”地推选荆南节度使曹王皋为副元帅,自己甘为人后,下诏准之。此三南外,鄂岳都团练使等也加入其中,而刘晏曾从桂管那里带来的三千黄洞蛮兵,则留在湖南处给崔宽统率。此行营主要目标是保护长江、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