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唐官> 4韬奋三才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韬奋三才子(1 / 2)

下葬了张谭,返归太学馆后,高岳在自己的丙字房,和卫次公、刘德室碰头,商议说“咱们的棚,叫西都棚的话太不好听,得有个响亮的名字。”

因为卫次公和刘德室尚不觉得,毕竟长安叫西都,洛阳叫东都或神都这种习惯已经许多年下来了,大家不会有丝毫违和的感觉,但高岳还是心有耿耿——他以前是给西京市丝路影视城里写剧本的,娱乐圈的事情他多少了解点,西都和“xidu”这种行为谐音,总觉得有些不太健康积极的感觉。

“不如就叫朝阳棚好了。”卫次公提议道。

高岳听到这个名字,深深地扶额,然后说“和原本的‘西都’犯冲,不太好,换一个。”

刘德室又提了几个名字,棚头高岳还是不太满意,接着他喃喃说道并踱来踱去,“我们这个棚,除去结义互助之外,更要有种昂然、勤奋的精神包含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

言毕,高岳便提笔在一方纸上写下两个大字。

烛火下,卫次公和刘德室凑上来看,原来是“韬奋”两字。

“那以后就叫韬奋棚?”

高岳点点头,显然比较满意,“这名字不错吧,精气神都在里面。”

“不错不错。”

“以后我是韬奋棚头,从周便是韬奋棚官,而芳斋便是韬奋录事。”

刘德室激动站起来,转动几圈手说,“我们三人,合称为韬奋三子!”

接着三人又合计,设立个“棚仓”,即棚里面的公共金库:每名棚友入会必须要缴纳五百文钱,此后春夏秋冬时各要再缴纳三百文钱,用于购买温课所需的纸张笔墨,和韬奋棚投行卷所需。

当然高岳心中明白,想要谋取进士的话,光靠棚仓的这些会费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是起个凝聚人心、约束行为的作用罢了。

卫次公和刘德室离去后,高岳呆在丙字房的斗室间,待到他再坐到这个房间的榻上时,就很不习惯了,因为他在红芍小亭留宿过一晚,那满室缭绕的清香,那榻上的羽毛垫和绮席,还有芝蕙前前后后侍奉他一整夜,现在再在太学馆这萧然的斗室里过活,便如自龙王爷府里见过宝般,俗物便再也入不了眼了。

好不容易挨着入睡,度过一晚,次日高岳起床后,便想起薛瑶英所说的那位胜业寺的女写经人来:

一来要找那女写经人,学习她的书法;

二来要找她给安葬下去的张谭抄录些经文,权当给张谭祈求些冥福,也希望张谭若真的有灵,能加持加持国子监的同学们。

于是到了白昼,高岳走出务本坊,走过平康坊北坊墙,还挂念着在里面的杨妙儿、王团团、蔡佛奴、宋住住等人,不知他们如何,但转念一想:现在他们都在忙着进士团的事情,怕是不会闲下来——唉,还是先忙好自己的正经事为上。

不久,长安城的东市和遥遥相对的狗脊岭便出现在他眼前,看着于白日依旧阴森可怖的狗脊岭,及其上荒草当中隐隐可见的刑神庙,高岳不由得想起自己刚穿越时跌入刑人坑里所看到的种种惨状,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加快了脚步,离开了这个血腥之地。

胜业坊就在狗脊岭稍微往东之地,其坊名所得自于西南角的胜业寺。

高岳走入胜业寺的院落,发觉其果然气派,院落核心是所阔五间、深三间的“两头九脊”大殿,构筑在玉白色的台基之上。因胜业寺的开山祖师景晖和尚,和唐朝高祖李渊交情匪浅,所以寺庙内始终香火鼎盛。

高岳走到台基的阶下,在过道边见到一个正在扫叶子的小沙弥,便问胜业寺的写经人都在何处,那小沙弥合掌还礼,而后将手指向胜业寺靠着坊十字街的鸣珂曲,说那里有向着曲而开的五间写经坊,所有受雇于寺庙的“经生”都聚集在其中。

经生,便是薛瑶英口中的写经人。

擅长书法的民间人士,有部分受雇于政府机关,称为“楷书手”;也有部分自由谋生的,他们一般受雇于寺庙抄写佛经,也会给普通百姓抄些书仪,比如书信往来、升官发财、早生贵子之类的,用一刻不停的写作来糊口,这类人便叫“经生”。

现在高岳明白,后世著名的敦煌学,其中大部分的文本,都是这群默默无闻的经生一个字一个字辛辛苦苦抄写出来的。

出寺后,高岳刚走到鸣珂曲的街面上,就能看到对面确有五间房,屋梁之下许许多多的经生正在那里,提笔在木架上的纸卷上不停歇地抄着写着,里面有不少女经生。

“不好,兴道坊凶肆只是给我个免费抄佛经的木契,而薛瑶英只是说让我来寻名女经生,但谁能想到这里的女经生可不止三五位,到底是谁?”高岳停下脚步,看着写经坊攒动的人头,大伤脑筋。

突然,写经坊里传来了声女子的叫骂声,“无赖汉!”

然后一名汉子哈哈笑着,抱着一大卷经文,光着脚丫就穿过写经坊众人的间隙,窜到了鸣珂曲上来。

“抓住他,抄录经文不给钱,郭小凤唆使来的无赖汉!”里面的女声充满愤怒,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