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盾-359无论是价格,还是其他,双方都没有太多的意见,合同直接准备着。
易卜拉欣再次找谢凯的时候,却没有找到人。
谢凯跟汪贵林两人去了东风动力厂。
东风动力厂这几年绝对是国内航空动力系统中发展得最快的单位,几乎网络了国内所有动力单位的优秀技术人员。
给运十配套的涡扇-8,给歼-9配套的涡扇-6两个项目都在东风动力厂继续研制,并且开始进行小批量制式。
4.5万吨大压机投产成功,使得这两个项目的关键制造工艺得到突破,现在两个项目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廖东风一边带着谢凯跟汪贵林两人往总装车间内走,一边介绍着两个项目的情况。
以原本的蓉城发动机厂为基础,现在的精密加工车间里面,几乎都是全新的数控加工设备,车间也远比原来变得整洁多了。
对于机械加工的车间,无论是汪贵林还是谢凯,都没有太多的关注。
在蓉城,没有任何一家单位的机械加工设备有现在的东风动力厂强悍,404接手这家动力厂后,仅仅是设备跟厂房投资,就超过了2亿。
不过这边的机械加工能力,再怎么强,都是没法跟404基地红旗机械厂的精密机械车间强的。
四轴在东风厂,只有一台,还是压轴的顶级设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
红旗厂的四轴几乎成了绝对的加工主力,五轴现在也开始为中国国防发展而发挥作用。
所以,这两人根本瞧不上这点技术。
涡扇发动机的整体涡轮盘,加工都是由404做的呢。
“涡扇-10项目准备的怎么样了?”谢凯最关心的就是涡扇-10。
搞出了涡扇-10这样推重比达到10的大推力发动机,才能进一步改进,研究尾部带有矢量喷管的矢量引擎。
没有矢量引擎,要搞隐身战机,那就是个笑话。
“还在论证阶段。从涡扇-6跟涡扇-8的技术基础跨越到推重比10的发动机,理论方面,搞起来都不容易。”廖东风语气中有着很多的无奈。
国内在涡扇发动机的经验跟技术储备都不足,上马推重比10的涡扇发动机,确实比较困难。
“我们该做的,都没少;现在,就看你们了。”谢凯说到。
一开始,谢凯就说,404为了航空发动机,不惜代价。
从东风动力厂划拨给404后,无论是基础设施配套,还是研究经费,完全没有任何的克扣。
整个404下属工厂中,东风动力厂的研究经费,甚至比运十等其他项目还多。
为的,就是解决航空心脏病的问题。
“具体情况,还是让姜总介绍吧。”廖东风满脑门冷汗。
谢凯倒也没有说别的,他清楚发动机没有那么容易搞出来的,想想看,秦岭发动机用了好几十年才搞出来,现在他对涡扇十的期待也就没有那么急切了。
即使搞出来隐身的歼-20,那也是绝对保密的。
国家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动不动都是多少亿一架的隐形战机,别说装备不起,用都用不起。
美国f-22,飞一小时,不算维修,成本16万美元,折合软妹币,上百万!
现在f-14这样的战机,空军都养不起。
国内装备的歼-7、歼-8,可不是可劲儿地由着飞行员们飞。
姜晨阳之前就得到了汪贵林跟谢凯要来的消息,早就在办公室里等着了。
平时他都是在设计室或者到其他项目团队,在办公室的时间反而不多。
负责涡扇-6的孙宏,也在办公室里等着。
两款发动机都因为关键工艺得到解决,现在全部进入大规模批量投产前的密集实验,这是整个东风动力厂的经费消耗去向。
原本,搞发动机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让人不觉得憋屈。
“汪主任,谢凯。”见几人进入办公室,姜晨阳跟孙宏都站了起来。
汪贵林双手虚压,示意他们不用多礼。
“两位老总,现在情况怎么样了?”谢凯开口就问。
孙宏看着谢凯,一脸笑意,“目前涡扇-6还在高空台上进行持续试车,已经搞了330多个小时,目标是500小时,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涡扇-6原本就是给歼-9项目配套的。
歼-9下马了,涡扇-6发动机继续研究就没有了意思。
现在倒好,为了获得基础技术跟经验,404在从苏联采购了200台rd-33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投入资金继续完成涡扇-6的改型。
这款发动机并不是没用。
在84年下马时,涡扇-6在研制初期遇到的起动困难、压气机喘振、涡轮进口温度高及振动大等问题全部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改进型号的涡扇-6g将推重比提升到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