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哪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在最开始出版的时候是号称足以让全国少男少女流干眼泪的百分之百恋爱,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但它又不仅仅是恋爱,在文学价值上面非常突出,反映了社会和人性的一种阴暗面和负能量!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场可怕而危险的考验,在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之前,每一次变故和挫折都可能对生命造成损伤。
整部围绕披头士那首《挪威的森林》展开,它是主人公渡边最喜欢的一首歌,直子、绿子、玲子对这首歌也情有独钟,里面有很多关于这类型音乐的描写。
情节平平,笔调缓缓,语气淡淡,然而字里行间却翻涌着一股无可抑制的冲击波,不断激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
故事从回忆开始,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三十七岁的我,也就是渡边在飞往德国汉堡的波音七十七上听到了“挪威的森林”这首曲子而陷入一段青春故事的回忆里。
渡边在东京上大学的时候无意间再次遇到好友木月的女朋友直子,并且顺其自然走到了一起,只不过那时候的木月已经自杀,直子也因此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在直子二十岁生日那天她跟渡边发生了关系,之后不久就住进了疗养院养病。
渡边深爱着直子,可直子的心里却只有木月,她跟渡边在一起只是因为的极度的寂寞孤独。
为此渡边很痛苦,悲哀得难以脱离,无法摆脱孤独、虚无和痛苦。就在直子养病期间,他认识了野性未脱、活泼迷人的绿子,渡边绝望地在两段感情间徘徊!
这些情感纠葛渡边都跟直子的病友玲子进行了交流,最后在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探索此后的人生。
既爱着绿子,又无法摆脱对直子的这人,这段复杂的感情纠葛最终以直子的自杀告终,可渡边依旧在自我的拯救中挣扎,在现实的世界中找不到任何出路。
这部作品简洁明快,看起来清爽流畅而又独具匠心,没有传统日.本那种无病呻吟的拖沓,有种洗尽铅华的感觉!
这种用纪实的手法和诗意语言来描述那个时代的少年少女生活,超出了一般爱情描写的俗套,具备更加深刻的人生意义。
现在在KTV里面,张楚掏出手机跟耳机,将音量开到最大才能将好友们的鬼哭狼嚎压过去,他想要听听这首歌给自己的感觉到底如何。
悠扬的旋律将他在嘈杂的环境中安静下来,仿佛一个人孤零零的迷失在又冷又冻的森林深处!
孤独虚无,充满了死亡气息。
在整部《挪威的森林》里面,有五个人自杀了,他们都是在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选择放弃生命。
这跟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分不开,丰富的物质世界中,年轻人不再面临困难,彼此之间难以交流,几乎与世隔绝。
上世纪的日.本经历着思想文化大变化,反战、民权、爱与和平是当时青年文化的主题,而那时候的年轻人同时也悲观、绝望、自暴自弃。
张楚觉得现在中国社会其实跟当初的日.本已经有了相似之处,或许自己在研究一下之后可以开始构思了。
“里面那些关于xing的描写好像有点多,我发这本书该不会被认为是小皇文作者吧?”
对中国人来说,xing这个词语难登大雅之堂,被无形的道德伦理压制着,在《挪威的森林》里面不少地方都有描写。
张楚这本如果大范围发行的话,青少年们肯定会激动得不行,但那些家长跟学校的老师们恐怕就要把他视为洪水猛兽了!
其实在如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迷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一切都成为商品符号,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又厌恶物质生活,他们自甘堕落,饮酒纵预,xing成了他们释放苦闷、排遣抑郁的出口,只有肉体的温度才能证明自己和世界的真实存在。
xing在里面还有着纽带作品,它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无世界的纽带。
如果真想要将这本书拿出来,那么张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外国作家可以这么写,但中国作家不能写;成名的中年作家可以写,年轻作家不能写;传统作家可以写,网络作家不能写。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在现代知名作家中,不少人在这方面的描写都是真正的大师级别。
比如贾平凹在《废都》里面就用详细而真实的语句描写出一个个女人来,那文字简直比地摊上面的小皇文还要直白得多。
可因为他是大师,是知名作家,所以能出版,而《金瓶梅》就只能被禁!
不仅仅是《废都》,陈忠实的《白鹿原》、刘震云的《手机》、石康的《支离破碎》、严歌苓的《小姨多鹤》、莫言的《红高粱》、王小波的《黄金时段》等等作品都有详尽描写。
xing是情感关系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