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呆呆无言。
郭旭继续道:“我父皇即便不同意全面对辽人用兵也自无妨,我会请求回边镇领军,一旦我有兵马在手,便可效大汉冠军侯,率一队铁骑长驱直入,直捣中京。一旦我拿下中京,父皇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但若是这么做,我便必须要成功,所以我的身边必须要有你这样的人才。我也不妨告诉你,我身边已经聚拢了很多骁勇善战之人,善于用兵之人。而你是我这个计划的最后一个最重要的人选。所以我今天来了,来请你跟我一起做这件大事。我知道你定会觉得有些突兀,我明白,皇叔和我外祖父之间的恩怨,你对我也必有戒心。但你是个明事理的人,上一辈的恩怨不必延续到我们身上,大周朝如今的局势危急,我们这些人应该有所作为。我邀请你跟本王一起去实现这个计划,成了我们便将万人敬仰,即便不成,我也会承担全部责任的。”
林觉的惊诧难以用言语来形容,郭旭心中竟然有了这么一个大胆的计划,这着实超出林觉的意料。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禀报皇上让朝廷对大辽用兵的计划怕是不可能被采纳。皇上一定不肯冒这个险。所以,其实真正的计划只是郭旭后面说的,他要效仿冠军侯霍去病,率一只兵马长驱直入攻占匈奴人的王廷那般,去攻下中京。这个举动太疯狂了,之前还以为郭旭是个沉稳之人,但听到了这个计划,彻底颠覆了林觉对郭旭的认知。
郭旭看样子绝不是开玩笑,他说他搜罗了一群优秀的人在身边,便是为了保证计划的实行,自己便是他名单上的一员。这看似有些不太可能。但细细一想,其实也并不荒谬。既然是不能公开的行动,他自然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在军中或者朝廷中招揽人手。所以他的选择便是根据他所知道的哪些人有军事才能,他便去招揽对方。
上一次在旧王府省亲宴席之后,郭旭其实便表达了结交之意。只不过那时候没有表露的这么明显罢了。那一次郭旭便说他推演了自己剿灭海匪的那场战事,次次惨败,只得一次惨胜,很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取胜的。今天他又提到了这一点,并命人细细的询问了那一战的细节,想必他已经认定自己有领军作战的谋略和才能之人。所以才会来这里邀请自己加入。
但其实以上的这些理由也并不充分,无论如何,自己跟他其实并无太多交往。而因为梁王爷和吕中天之间的紧张关系之故,隐隐似乎并不在同一阵营之中。他跑来跟自己说这么多秘密,坦诚他最隐秘的计划,似乎理由不足。就算自己有领军的谋略和才能,也不至于让他会忽视阵营之间的鸿沟而邀请自己加入。这其实是一种很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除非他认为没有自己的加入,计划便无成功的可能。又或者是,他太想要这个计划成功,所以不顾一切。
前者的理由不成立,自己并没有表现出如诸葛亮般的惊天之才,让他不顾一切的来顾茅庐相请。即便是剿灭海匪那一战自己表现绝佳,恐也不能说没有自己的加入计划必败这一说。那么理由或许是后者,郭旭太希望这个计划能成功,所以他顾不得太多,但凡能对计划有利的事情,他都肯去做,包括来邀请自己。倘若如此的话,郭旭又为何如此急迫?大周朝并没有到灭国的地步,辽人和女真人的作战也许几年也结束不了,辽人掉头攻大周的想法还只是猜测,他到底为何这么急迫的要铤而走险?这和他一向沉稳的作风是极为不符的。
林觉快速的在脑海里思索着这个问题。突然间,就像乌云中闪烁的一道闪电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混沌黑暗的脑海。林觉一下子明白了原因所在。
一切的根源恐怕都是因为一件事,便是未来皇位的归属。朝廷上下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两位皇子谁将继承皇位的事情是个不可避免的大事,虽然目前尚未正式议论此事,但其实暗地里已经开始较劲。皇位的归属既是大周朝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更是朝臣们命运攸关的大事。站对了人,便可飞黄腾达,站错了人,将来必是贬斥杀头不得善终。所以,这件事其实是朝中每一个官员的心里都极为重视的大事。
目前来看,两位皇子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皇上的态度也不明朗,虽然他很显然喜欢淮王郭旭多一些,但喜欢他并不等于立他继承皇位。更何况大皇子郭冕有个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那便是他是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按照立嫡长一向的规矩,他是最佳的人选。但二皇子郭旭的优势在于,他的外祖父是吕中天,他受皇上喜爱,他自己的名声和口碑都优于皇长子。
在这种情形下,谁也不敢说谁有十足的把握。朝廷中有全力维护祖宗礼法的,皇长子是不二人选。但论实力和个人的口碑,郭旭又贤于其兄。立长还是立贤,重礼法还是重实力,这便是未来皇位花落谁家的难以抉择之处。
今日郭旭来这里跟自己说了这个极为大胆的计划,其目的便在于此。当下大周的局面并不乐观,辽国的威胁迫在眉睫,此时此刻,倘若郭旭能立下不世奇功,未来对于皇位的争夺便根本没有悬念了。倘若能联合女真人灭了辽国,或者哪怕是逼着辽国割地赔款议和,这都是不世之功。即便是皇长子,怕也没资格跟他抢夺皇位了。
这个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