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拿出米尼步枪,因为这种枪的威力太大了。有了这枪,既能伤人,可要是泄密了,也能伤自己。在自己尚未打赢宗教战争并获得足够的领土的情况下,米尼步枪的机密泄露出去,简直就是灾难。所以,马林迟迟不肯“发明”米尼步枪和米尼弹。
马林原本的打算是——在宗教战争之前忽然推出米尼步枪和米尼弹,然后用强大的火力优势,迅速消灭敌人,抢到足够多的领土。至于之后是否泄露技术,那就无所谓了。
他敢肯定,只要他推出了米尼步枪和米尼弹,法国人肯定会像得到威尼斯镜子秘方那样,不择手段地得到米尼步枪和米尼弹的机密的。不单是法国,其他国家想要军事强大,也会这么做。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来自各方的觊觎前,马林并不想拿出技术简单,容易被人剽窃的米尼步枪和米尼弹。也就是说,马林目前不想上马线膛枪,而是要等等再说。
但是,如果不使用米尼步枪和米尼弹的话,马林的火枪手们有没啥优势。和人对射,基本都是靠蒙。球形铅弹太容易翻滚乱飞了,想蒙中敌人,真的很难。而历史上,欧洲人就靠着互相蒙,用火枪对射了三四百年。后来,英国人悟出了一个道理——站在那里互相蒙,还不如顶着对方火力30步内集火一次,然后冲上去拼刺刀呢……
也就是说,马林现在火枪手的唯一优势,就是不用火绳,不受天气影响,火枪手也不必相互间隔1米,可以排得更密集点。但是,排得再密集,和人对射还是蒙……
……
那么,在马林不肯推出线膛枪的情况下,使用滑膛枪的巅峰杀器——独头弹,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独头弹威力虽然赶不上米尼弹,可是,在百米内,指哪打哪,不用瞎蒙。150米内,大部分独头弹也是很精准的。而部分工艺精良的独头弹,甚至可以在200米距离上精确命中(当然也要点运气)。
如果使用了独头弹,那么,马林的火枪手就可以在互相蒙的对射中,不再瞎蒙,而是瞄准了对手使劲收割人头……
尤其是,如果瞄准的都是对方指挥官,那就更妙了……
在近代化军队出现之前,欧洲军队和亚洲军队一样,都是很依赖指挥官的。如果指挥官战死,军队极有可能会崩溃。因此,点杀指挥官,收益是很大的。
而在这个年代,为了彰显勇气,指挥官们往往会率兵走在比较靠前的位置,鼓励将士,临场指挥。一般而言,指挥官就算不是走在最前面,肯定也在附近。至少,在200米范围内。
另外,指挥官一般都是骑马的,上半个身子肯定会露出来让你瞄……
所以,有了能在200米内精确点杀军官的独头弹,那么对于战局的影响可就大了。
……
另外,马林之所以青睐独头弹,是因为独头弹的工艺要求很高!
是的,别看独头弹是滑膛枪的子弹,可它的工艺要求是很高的。它把膛线刻在了子弹头部,好利用风力使得子弹旋转……
问题就出在这里……
一般情况下,使用线膛枪的话,一根枪管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即使刻废了一根枪管,大不了再换一根。只要枪管检验合格,上了战场,一般是不会出啥大问题的。
可独头弹不一样……
独头弹把膛线刻在了子弹上,如果膛线刻歪了,那就惨了,直接也会飞歪了,造成打不中目标。
因此,独头弹头部的膛线,必须刻得精确而又匀称,绝不能有错。不然,就达不到利用风力的目的了。而且,还是每一颗独头弹都必须如此。
这样一来就难了,别说16世纪初的制造水平了,就是20世纪抗战时期土八路的兵工厂里,也绝对达不到这种要求。而达不到要求的后果就是——子弹无法精确命中……
更要命的是,这个年代子弹是铅做的。铅是什么玩意?软的啊!要是运输途中磕碰一下,碰坏了阳膛线,子弹就废了。
所以,后世的猎枪弹独头弹,独头都是密封包装在猎枪弹的硬塑料壳内的,不让磕碰。可现在火枪手啥习惯?都是从包里摸出铅弹,让后用铁通条粗暴地往枪管里捅的。这么对待,肯定会把铅做的独头弹搞废了。因为,独头弹阳膛线正好在子弹头部啊,正好挨铁通条的捅……
另外,这个时代欧洲工匠制造物品,质量控制也很松,很难做到精确生产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的独头弹。不像后世直接用数控自动机床生产,精确度很高。
……
不过,马林不怕精确度问题。大不了,走高端路线呗。而且,自从推广了游标卡尺严控质量后,北海国机械制造的精度大大地提升了,绝对远超同时代欧洲其他国家。现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精度还是毫米级,而北海国的制造精度,已经达到0.1毫米级了。当然,这是制造精品时的要求,废品率也是很高。但是,这很适合生产独头弹这种高要求的东西。而且,高精度的玩意儿,也能对其他欧洲国家形成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