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北海国的侦察兵们小心翼翼地拔除格德司公国的哨探的同时,下格德司地区。北海国的“使团”成员也在密谋着……
事实上,这些北海大公国的多个所谓的“使团”,全是科勒手下的间谍。而带头的“文官”,全是间谍。自从马林组建了间谍学校后,已经培训了几批间谍共三四百人了。除了第一批间谍因为和勃萨联军的大战仓促毕业外,其他几批都是培养好了此准予毕业的。而且,第一批毕业的间谍后来又回校补课了,弥补了之前因为仓促毕业导致的很多缺陷。
如今,除了20多人因为任务失败而死亡或残疾(间谍是个高伤亡率的危险职业),其余人也渐渐成长起来。
下格德司地区是非常繁华的,在这个年代,经济的核心是农业。而若是农业繁华,就会形成大规模的庄园。然后,在庄园的基础上,又会自动出现集镇。而集镇多了,又会出现城市……
莱茵河下游的下格德司地区,显然是非常繁华的,一共有杜斯堡、杜廷赫姆、赫龙洛、洛赫姆、埃尔堡、哈尔德韦克、哈特姆、瓦格宁根、亨特、玛斯博默尔、提尔、扎尔特博默尔等12个城市。
要知道,12个城市,对于这个年代的贵族而言,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因为,有城市就意味着有税收……
在这个不能征收农业税和人头税的年代,商业税和过路税就是领主们的经济命脉。而商业主要发生在城镇地区,所以,哪个贵族治下城市越多,能征收到的商税就越多,也就越富有。格德司公国光是下格德司地区就有12个重要城市,可见商税肯定收得不少,不然之前也没底气跟萨克森公国争夺西弗里斯兰。算上上格德司的盖尔登、埃克伦茨、戈赫、尼乌斯塔特、文洛和施特拉伦这6个城市,整个格德司公国共有18个城市。所以,格德司公国才能在复国后的短时间内发展起来,重新成为强国的。
另外,下格德司地区掌握着莱茵河的出海口,格德司公国可以在莱茵河出海口附近的下游段设卡拦船收过路费,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
克里弗公爵约翰二世之所以肯拿马克伯国换下格德司地区,除了那边的12个城市外,可以拦住莱茵河出海口征收船只过路税,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煤炭在蒸汽机没发展起来前以及煤球炉没发明前是没啥销路的。但莱茵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肥沃和繁华,以及可以在莱茵河口设卡收税的便利,在这个时代是优于马克伯国的鲁尔区煤炭的。
德意志地区的四分五裂,对于经济发展史非常不利的。在后世,也就是19世纪普鲁士发起统一的早期,先是从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前,一样货物从德意志北部运到南方,陆上经过多国,要被收很多次关税。水路也是如此,想进入莱茵河,入口处就要先要被奥属尼德兰的泽兰伯国征一次过路费,然后就是下格德司地区,也要被征税。接着是克里弗公国,然后是科隆大主教国和贝尔格公国……也就是说,货物从莱茵河口运到科隆城,要被抽税5次……若是继续往莱茵河上游运,抽税次数更多……如此一来,运输成本就高了很多,物价自然就上来了,也严重影响了德意志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拦在莱茵河出海口附近的下格德司地区,是莱茵河流域航运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想要经过此处,来回两趟,会被抽税两次。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林在下狠心挖掘连通利珀河和埃姆斯河之间的运河的。要不然,马林就算得到了马克伯国的鲁尔区,煤炭想要运到东弗里斯兰,也要被抽税四五次,很不划算。而自己挖了这条运河后,运输煤炭就不用给别人交税了……
……
下格德司地区有12座城市,而马林的计划是速战速决,趁着其他诸侯反应过来前拿下这12座城市。所以,这就需要能快速突破敌军的防线。
但是,欧洲的城市都是石块修建得城墙,易守难攻。若是按照正常打法,就算施瓦茨带了两万多大军,就算格德司公国军队大部分都集中到上格德司地区去了,想要拿下下格德司地区全部12座城池,也是要很久的。
所以,马林在离开前,跟科勒商量了一个讨巧的办法——以接管下格德司地区为名,派“外交使团”进驻这12个城池,摆出一副要接管此地的架势。
而且,因为格德司公爵查理二世曾许诺会把下格德司地区割让给马林。因此,马林派代表团过去做好接手的打算,是合情合理的,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
唯一让格德司公国没有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些“代表团”的战斗力都很高。除了领头的几个“文官代表”是由间谍学校毕业的间谍化装成的之外,其余人都是化装成普通随从或护卫的特殊战斗人员。即便是那些间谍,也是受过残酷的特工训练的,战斗力也都不弱。
这些“代表团”的任务,就是在施瓦茨的大军抵达后,突然袭击敌军侧后,并强行夺取和打开城门,迎接施瓦茨的大军入城……
毕竟,施瓦茨这次率领的两万大军,此次全是穿着克里弗公国军队的服饰,并手持克里弗公国的军旗。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