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也越加丰富。双亲见儿子虽然受了许多苦,但却精力旺盛,而且比原来长高了些,精神也比原来更好,心下大慰。母亲自从儿子回来后,象换了个人,精神十足,成天忙里忙外,给段明辉弄好吃的东西,段明辉心里好温暖,仿佛回到了幸福的童年。已经两年多没吃荤腥的菜了,但在时刻关怀着自己双亲面前,段明辉又怎么会坚持呢,管他的,破斋就破斋吧,不行以后就重新修炼。这段时间,天天生活在家人的温情之中,是段明辉当知青以来最愉快的一段时光。
妹妹进了街道工厂,当了集体企业工人,搬到了集体宿舍。哥哥回来后,妹妹隔三差五的就回家来,经常眉飞色舞地谈自己在工厂的见闻,每次段明辉都微笑着,怜爱地看着妹妹。段明辉刚下乡时,妹妹还是个小姑娘,段明辉见妹妹现在已经长大懂事,并且出落得愈加漂亮了,内心也十分欣慰。张强回天津工作后,仍然在文化馆工作,也经常到段明辉家来,与段明辉妹妹之间,逐渐有了点意思。
段明辉在家里,每晚都悄悄到如意居中打坐到天明,过了一个来月,段明辉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辟谷期云开雾散
尽管段明辉在林业局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但由于“客观”原因,自己“年纪轻”,“还需要继续磨练”,领导安排“暂缓提拔”。好在段明辉志不在此,才没有怀才不遇的感觉。
现在段明辉考虑的是离家这么多年,该是照顾双亲的时候了。于是开始活动调天津工作,实际工不工作,对段明辉来说没什么实在意义,段明辉平时把大部分工资都汇给了家人,有时也找理由送些给戚大婶家,只留下少量,购买对他来说还是必需品的衣物。但如果不要工作就回天津,父母一定会心焦,还有,自己已经三十来岁了,一直单身,该怎么办才让父母亲不再为自己操心呢,对这个问题,段明辉一直很头疼。
这天,段明辉到巴颜村查看造林情况后,顺便到戚大婶家看看。
包产到户后,村里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大婶家新盖了瓦房,屋里正招呼客人,透露出一片欢快的气氛。大婶正在做饭,见段明辉到来,非常高兴,忙从厨房出来,问长问短了一阵,然后又向段明辉介绍客人,客人肤色红润,容颜秀丽,是大婶的远房侄女,名叫戚君慧,现在天津纱厂工会工作。听大婶介绍后,段明辉这才记起,自己刚到巴颜村时,大婶曾经向自己说过,她在天津有亲戚。大婶介绍完后,又忙着做饭去了,段明辉坐下与戚君慧闲聊。
一阵闲聊下来,戚君慧非常惊奇,没想到,在这样落后的地方,竟然会有段明辉这样的人,谈吐得体,知识渊博,连对纱厂的工艺流程中一些关键环节,都比较清楚。戚君慧在纱厂已经工作几年了,虽然对工厂的生产情况有一定了解,但自问也不如段明辉。
饭毕,段明辉本拟当晚赶回县城,但戚大婶说,小戚明天也要去县城坐车回天津,请段明辉作个伴,段明辉只有答应,当晚段明辉就宿在戚大婶家。
上回说到,段明辉到纱厂后,被安排任技术员。以前他虽然博览群书,对纱厂的工艺有相当的了解,但要在技术科工作,还是不够的。不过这难不倒段明辉,没几天,科内所有的技术书籍,段明辉学了个遍,之后又深入车间,谦虚请教老师傅,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工作就轻车熟路了。
调回天津后,双亲总算了结了一桩心愿。戚君慧和段明辉越来越熟悉,还到段明辉家玩了两次,见姑娘明显对儿子有些意思,母亲心里也乐开了花。对于戚君慧的意思,段明辉也是知道的,但一想到自己在修炼,如果有个人天天在身边,实在不方便,最主要的是,自己也不知道,修炼的人是否能结婚。因此,对戚君慧表露出来的意思,一直装聋作哑。
见儿子没动静,段明辉母亲心里开始寻思,现在儿子也老大不小了,既然人家姑娘都侧面表示了意思,总不能坐等人家姑娘开口吧。
这天饭毕,段明辉刚准备起身,母亲突然说道:“小为,别忙,问你件事。”段明辉不经意地回道:“妈,什么事?”,“我看小戚还不错,你觉得怎么样?”母亲热心地问,段明辉没想到母亲这样说,楞了一下:“妈,小戚不错,你别操心。”段明辉想敷衍过去。“你已经不小了,如果愿意,我找人给你说去,我看人家姑娘是愿意的。”母亲继续说道。“妈,放心吧,要说也要等我去说,你就别操心了。”说完,也不等老人家回答,连忙走了。
不久,厂里要到日本进口纱机,因见段明辉水平过硬,特别派他和技术科长林永明一同出差,参与考察。段明辉在西北期间,闲时读了好多书,对日文也有所了解,只是口语能力有限,但读书看报还是没有问题的,林永明选段明辉一同参加考察,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接到任务后,段明辉立即回家打点行装,母亲听说段明辉要出国,也很高兴,忙进忙出帮段明辉收拾东西,收了好大一摞。段明辉见母亲收出这么多东西,连说:“妈,用不了这么多,你休息下吧,我自己收。”
“自己收,老大的人了,整天还马马虎虎的,怎么用不着,唉,我看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