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羽化浮> 第1章 序言—禅教兴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章 序言—禅教兴衰(1 / 2)

自达摩祖师将佛传禅宗带入我中原之后,禅教在我中土传播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达摩祖师登临中原之后,不仅在中原各地广传佛法,而且广收门徒,教武授艺。相传达摩祖师自身学有七十二项武学绝技,每项武学绝技在招式、形态、功能之上又各具特色、精妙绝伦。而且每项绝技时常习练,既可强身健体,也能修身御敌,还具有醒智开慧、延年益寿之功效。中原百姓虽是开化已久,但却从未见过世上有此奇功,一时间拜师求学之人接踵而至,纷纷投入达摩祖师门下,禅宗教众得以日益壮大起来。

佛教禅宗在这中原大地扎下根基之后,达摩祖师为了管理众多门徒,宣扬佛法,规范众人行为,便在这中原大地开设寺院,建立门派,规范统一的衣着、戒规、礼仪等等。建派之初,门派称为“达摩派”,后改为“菩提寺”,成为中原佛教门派的开山之祖。

后来达摩祖师从这众多徒弟之中精挑细选出资质甚佳的七十二大门徒,将这七十二项武学绝技分别传授于这七十二人。这七十二大门徒学成之后分散于中原各地,亦是开宗收徒,自立门派。近百年来,各门派不断将各自所学武学绝技研究改进,取长补短,形成极具特色的独门武学,亦将佛法禅宗传播于中原大地,使得禅宗佛教开始在中原大地盛行起来。故后来有天下武功源于菩提之说。

虽然这佛教在中原大地极其兴旺,得到历代君王的不断推崇,而且还规定沙门可以免除租税、徭役等差事。但是随着佛门寺院的兴盛发展,后期的君王考虑到佛门寺院规模日日壮大、僧尼数量不断增多,国库空虚日甚而佛门无需缴税,兵役人员稀少而僧尼无需从军,因此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政权,从而在中原大地发动了两次规模较大的灭佛运动,分别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此时,中原大地的寺院庙宇遭到大量的破坏损毁,佛门中僧尼从业数量开始大幅减少,虽说并未动摇佛教在中原大地的根基,但是却对佛教的发展传播产生了重创,让佛教从兴盛阶段一下子回到了初级阶段。

虽然佛教禅宗在中原大地几度兴衰,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得到了历代君王和中原百姓的推崇和认可,但作为中原的本土宗教——道教,对这外来的宗教却并未心悦诚服。因为佛教的盛行不但影响了世人对道教的信仰,导致香火日益稀少。而且时常有道教门人脱离道教另投入佛教门下,这让诸多道教门派心生不满,从而时常与信奉佛教的门派产生诸多摩擦,导致这佛道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断绝过。

而此时佛学门派之中有些宗派并未将这广传佛法、普度众生的佛旨放在心上,也没有将自家门派武学的造诣继续发扬光大,反而为求“武林至尊”、“天下第一”等虚名开始互相争斗起来。个别门派开始觊觎其他门派的绝学典籍,为了光大本门武学地位,利用各种机会场合巧取豪夺他派绝学。甚至有些佛学门派久在繁华之地居住,被世俗之风侵染过重,骄奢淫逸之气开始蔓延流行,开始注重起寺院庙宇的排场规模、格局装饰,大兴土木,广修佛寺,蓄养家奴,腐化之风日盛。有些佛教门徒嫌这佛门戒律太多,不得自由,也已经开始脱离佛门管制,逐渐向世俗武林门派转化。一时间,佛道之争,佛学各门各派之争、佛法与世俗风气之争,在这中原大地上开始蔓延开来。

一些实力雄厚、高手众多的门派趁着此机会通过拼抢争斗、巧取豪夺,能够继续扩充本派地盘,广增门徒,受益颇多。个别门派因势单力薄或是人丁稀少反遭其他门派不断打压或是屠戮灭门,门徒死走逃亡,武学典籍旁落他派。还有诸多佛学门派已经转型为江湖门派,不再与这佛门有所关联。自此,达摩祖师创下的佛教门派根基开始动摇起来,江湖武林开始大乱。

菩提寺掌门不忍达摩祖师辛苦传播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为遏制这种江湖乱象,稳固佛教根基,特挑选菩提寺中武学、品德、佛学、修为等皆为上上之选的四大高徒分别进驻于中原各地,名义上是为实现各大佛学门派与其他江湖各派的团结、联合、互通、共荣。实为肃清、整顿、监管、镇压。以求重整江湖风气,重振佛教门派雄风。

由此又过了数十年,经过几位高僧的励精图治,这江湖武林方才恢复太平之像,佛道之间的相处也开始融洽起来,江湖争斗厮杀之风也逐渐好转。因这四大高徒皆是佛学传人,便被江湖中人称之为“四大菩萨”,称号分别以佛教中的“观音”、“地藏”、“普贤”、“文殊”命名。并将中原分割为四大地域,以“南海”“北原”“东岛”“西山”分别命名。至此,中原形成以菩提寺坐镇中央为主,四大菩萨驻守四大地域为分支的武林格局。

此时距离四大菩萨进驻中原各地已过五十年之久,四位高僧个个年事已高,无力再担任这菩萨之职,便再次挑选门下高徒,将这菩萨之位相传,本想继续把控四大地域,延续这太平盛世。岂料传位之后不久,四大菩萨立足未稳之际,江湖祸端再起。江湖中向来被称作魔教的幽冥教,其中有一人,名叫闫森,凭着手中的一把炎魔邪刀,在这江湖之上大开杀戒,制造杀戮无数,一时间搅得江湖腥风血雨,不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