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三声悠长的号角声传遍整个第三处军寨,这是大军开拨的信号,军甲响动的“哗哗”声不绝入耳。
吕梁镇处,“将军,刘千总已出发!”每有一部出动,所部传令兵便向谭良栋汇报。
最后出动的是谭良栋的直属部队,此次明军全部压上,以攻下养龙坑司为目标,在后方不留预备队。
白杆兵共分四路行动,秦良玉是主力,马祥麟、秦邦屏和秦翼明是偏师,秦翼明部和秦邦屏部已经出动,特别是秦翼明部和吕梁镇的张应宸部作为援军已经抵达战场,和乖西司的土司援军已经战到一块。
秦良玉的主力和马祥麟部也是倾巢出动,已经攻下的这三处军寨周边交通只有一道,安排预备队留守军寨意义不大。
第四处军寨,青山司和底寨司的土司军已经出动,随后安顺明的主力也整备完成,朝着小盆地而去。此次作战,安顺明带上了那五张床弩,他要在战场上直接摆出床弩,同明军的火炮较量一番。
小盆地战场,张应宸暗啐了一口,部曲兵作战极其顽强,吕梁镇没有占多少便宜,双方各有斩获,也各有损失。反倒是奴隶兵,战斗意志很差,只要有机会就会当逃兵。
这也很正常,平日里给土司老爷们没日没夜的干活就算了,现在还要上战场当炮灰,没人愿意。
秦邦屏部抵达战场后,本想着要从侧面包抄乖西司的土司军,结果却迎面撞上了青山司和底寨司的援军,双方爆发了一场遭遇战。
等吕梁镇主力和白杆兵主力一同抵达小盆地时,安顺明的主力也抵达,一时间,旌旗蔽空。
俗话讲,人一过万,漫山遍野,一万多人聚集在小盆地战场上,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
看着已经战斗的诸部和对面严阵以待的土司军,秦良玉和谭良栋面色都很严肃,按照他们原先的猜测,养龙坑司剩下的不过一千兵力,但看眼下的情况,很明显养龙坑司是来援兵了,而且很有可能还是安邦彦围攻贵阳城的部分主力。
双方大军在开阔的地带严阵以待,后路也在自己的控制下,这样的战场态势下,什么谋略也不管用,唯有硬碰硬、打硬战。
谭良栋深吸口气,自拉起队伍以来,除了在刘垣圪坮和左卫硬碰硬的打了场巷战,其他时候不是借助火器之威,便是作为偏师抽敌人后路,现在,吕梁镇再一次面对硬碰硬的硬仗。
张应宸已经在和乖西司的军队作战,谭良栋身边的千总只剩下刘文景、牛凉和屈华三人。
谭良栋严肃道:“这场仗要硬打,待会打起来的时候,各营各队切记要配合作战,不管再怎么混乱,各班都要一起行动,千万不要各自为战!”
三人点点头,一旦打起来,那就是大混战,在这种时候,谁的组织更强,谁赢的希望就大。
“是,将军!”
战场上的对峙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士气可鼓不可泄,双方不约而同的发起攻击。
“呜呜”的号角声,“咚咚”的战鼓声,擎旗兵的喝令声,传令兵的呼喊声,整个大地仿佛都颤动起来。
“杀……”前头部队碰撞到一块,身着板甲、纸甲、铁甲的明军和身着木甲的土司军混战起来。
近身搏战,一旦冲锋就不要停,唯有向前冲才能躲避来自后面和侧面的敌人。
无论是白杆兵,还是吕梁镇,亦或是土司军,只有在一开始时能保持着整齐战阵,一旦厮杀开始,战阵就无法保持,营很快被分割为队,队被分割为班,班被分割为组,杀得激烈了就只能单独作战。
主力战场很快就和先前的战场混在一块,吕梁镇和白杆兵诸部,安邦彦诸部,彻底混在了一块。
这样的战斗最熬人,也最能体现军队的整体战力,特别是基层部队的组织力。
土司军后阵,安邦彦并未参战,他让自己的亲卫营带着五张床弩,一直在等待着明军的火炮。
结果,等所用的明军都参战了,火炮还没出现。到了这个时候,安顺明也明白过来,明军的火炮派不上用场,不然绝不会这么快和土司军短兵相接。
大混战的残酷仅次于攻城战,很多时候双方的伤亡都是五五开,没有一方能取得压倒性胜利。
明军的火炮不出现,安邦彦留下少许人看着床弩,自己带着亲卫营杀入战场,很快就和秦良玉主力相遇。
白杆兵的标志太明显,安顺明把自己的目标选在秦良玉身上。
吕梁镇,谭良栋被一个头人和他的部曲盯上。有亲卫队跟在旁边,谭良栋也吸引了不少土司军。
张应宸部和秦邦屏部打到了一块,敌人也换成青山司个底寨司的。白杆兵的士兵除了一支白蜡杆长枪,腰间还别着短兵器。相比较吕梁镇士兵的钢刀,白杆兵的铁铸短兵器显得威力不足,砍过几次后就会卷刃。
土司兵中,部曲兵的武器最好,清一色苗刀,奴隶兵就差很多,各种各样的兵器都有,有些奴隶兵手上拿的还是木制武器,为了活命,这些奴隶兵冒险从死去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