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州城,李鹤轩正给州城的警察搞培训。
在卢象升下了新的命令,在州城和各县城推广警察制度后,李鹤轩便忙开了。
州城作为第一个试点,李鹤轩带着柳林警察队的骨干,到永宁州城搞培训。
根据谭良栋和卢象升的协议,用警察来代替以前的衙役,除了直属吕梁营的警察队,州城和各县城新设立的警察队都直属卢象升,谭良栋会派人帮忙培训,卢象升则要出一笔培训费。
卢象升经过此次京城大考,明白了一点,以现在的局势,文官要想不陷入派系之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带兵文臣,做地方实力派。
谭良栋对此不好说什么,卢象升也想直接掌握一支兵,这很符合卢象升的性格,也很符合原本历史上卢象升的人生轨迹。
历史的惯性实在太过强大,卢象升终究是要走上带兵的路子。
警察队属于半军事化组织,须有一定的纪律性。州城里招募的人以为警察队干的还是以前捕快衙役的活,在巡抚衙门发出招人告示后,有不少人前去报名。
然而,人们一看招人标准,纷纷傻眼了,身高、体型、臂力、耐力都有要求。
“这警察队,不会让去打仗吧?”
“很有可能,我就听说吕梁营下面就有个警察队。”
听到让去打仗,人一下就跑了大半,李鹤轩见此摇了摇头,警察队要的是心志坚定之人,浑水摸鱼混日子的可不要。
卢象升给警察队开的薪水不低,一月抵得上原来衙役三个月的收入。
最终,州城的警察队共招收了三十五名警察,李鹤轩开始了自己的培训。
不同于吕梁营的警察队,李鹤轩对州城的警察队还是留了一手。
吕梁营警察队的精华在于警察学堂,而州城警察队并无自己的学堂。
后续的培训基本就是训练,练纪律、练兵器、练体能。
卢象升时常能见到在州城跑圈的警察队,对李鹤轩的训练很满意,看州城警察队的模样,起码不再是以前衙役的那副散漫样。
警察队的事情只是局限在城里,真正对各地影响大的是学堂。
受流寇和饥荒的影响,吕梁早先的社学、族学、私学全部被废。卢象升出任知府,在吕梁营设立学堂的基础上重开学堂,各村只要是有点条件的,都把自家的小娃娃送进学堂。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新开学堂和以前的不同。进入学堂之后,当值的先生很年轻,一打听是吕梁营派来的,并且这些先生不要束攸(学费),表现好的娃娃还给发书,一本《科学入门》,一本《算术入门》。
人们还得知,娃娃们学习半年到一年后,会有个测验,若是成绩可以,柳林那边的学堂便会招收他们。不过,有个前提,娃娃们不学四书五经才可去柳林那边的学堂,在那边只要学完便可进入吕梁营。
若是娃娃们选择学了四书五经,那就得去县城或府城的学堂去学,并且到时束攸、书费都得自费。
很明显吕梁营不要那种死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各地的百姓权衡利弊后,大多数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吕梁营开设的学堂,免书费、学费对人们来说不算什么,最吸引他们的是从柳林学堂学成后可以进入吕梁营。
这年头,谋一份差事不容易,以吕梁营现在的发展势头,进吕梁营干活对普通农家而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有少数人家选择了去县城或府城,这些人家家底比较殷实,更希望自家的孩子能走科举之路。
兴县,上原村学堂,柳林派过来的年轻先生正和李琦闲聊。
“余司(余生)往各村都派人了?”
年轻先生道:“我们这一批,余司都派出去了,没有留在老营的。”
“余司也不容易啊,老营处处要人,还把你们这一批都给派出去。”
“没办法,千总说了,吕梁营的事情可以缓缓,学堂的事情耽误不得!”
“千总,他……”李琦微微叹了一口气,谭良栋对教育的重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年轻先生看到有小孩进学堂了,连忙道:“学生过来了,我得去忙了。”
村里的学堂由原先的族学改成,娃娃们进了学堂,端端正正的坐着。
年轻先生看着小孩子一脸稚嫩的脸庞,想起了自己刚进吕梁营学堂时候的样子,也跟这些小孩子一样。
“全体,起立!”
“老师好!”
“请坐!”
“谢老师!”随后响起一片哗啦啦的挪凳子声。
学堂使用的黑板和石膏笔都是商会的产品。黑板是在一块木板上刷点黑漆,石膏笔则是水泥厂用的下脚料打模做成的。
“今天咱们先学认字,首先要学的是一个‘人’字。”
年轻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人”字,指着字对学堂的孩子道:“来,跟着我读,‘人’。”
“人。”
这些年轻先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