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柳林能加大煤炭的供应。
谭良栋得知后,脑中把山西的地图过了一遍后,就明白怎么回事。
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主要有三个产煤地,一是大同府,二是吕梁,三是潞安府。在山西境内,煤炭的消耗大户基本集中在晋南,大同府太远,煤运不过来,晋南的商人们一般是买吕梁或者潞安府的煤。
可现在,吕梁这边虽然整体稳定,但除中阳外的其余四县仍不是很太平,能保证稳定产煤的也就吕梁营一家。潞安府那边,经过罗汝才这么一闹,一年以内是安稳不下来了,严重影响了煤的产能。
晋南的商人们要想保证煤的供应,只能寄希望于吕梁营能加大煤的供应。
谭良栋有些哭笑不得,经罗汝才这么一闹,他吕梁营竟成了最终的受益者。难怪后世有些国家会为了市场或是维持某一大宗货物的价格不惜发动战争,利益使然。
既然现在是供不应求,作为供方,吕梁营掌握着主动权,谭良栋准备和晋南的商人们好好谈一谈,比如煤的价格、判断煤好坏的标准等。
八月中旬,谭良栋带着胡振江和白世镜亲自前往交城,和晋南的商人们来一场谈判。晋南的商人们也从吕梁营那里得知谭良栋要和他们谈一谈关于煤的一些事宜,也推选出了自己的代表,正是和谭良栋在大同有过一面之缘的王振江。
王振江由于在大同表现好,被王家召了回来,派他在晋商大本营的祁县主持王家的部分商号生意。走交城买煤的商家大部来自祁县,要和谭良栋这样的一方兵头谈判,商人们选出的代表必须得是有分量的人物,王振江背后的王家让王振江成为最合适的人选。
罗汝才对交城的破坏很严重,连一座像样的酒楼都没有,此次谭良栋和王振江的谈判地点选在了交城商会会长梁赞的家。
王振江见到谭良栋后,笑道:“谭千总,又见面了。”
谭良栋也笑道:“王掌柜的,你好啊。”王振江也算是一个熟人了,在大同给谭良栋留下的印象很不错。
双方分坐下去后,王振江先开口道:“谭千总,在商言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赚点吃饭钱也不容易,您卖煤也是希望能长久的赚钱,我希望接下来咱谈的时候大家都是按照做生意的规矩来,您看如何呢?”
谭良栋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因此这次不是我跟你谈,是他俩跟你谈。”说完介绍了一下胡振江和白世镜,自从白世镜从谭良栋手中承包下来一个砖窑后,身家日益丰厚,现在在柳林小有名气。
王振江愣了一下,在谭良栋走到旁边的另一个桌子后,苦笑道:“谭千总还真是……”
胡振江神色严肃,谭良栋让胡振江前来,是让他帮忙起草和商人们达成的决议。古语云,“载于简牍谓之书,合而验之谓之契”,在商言商,就要遵守千百年来传下的规矩,如此方能立信。
白世镜没想到自己被谭良栋拉了过来,跟着苦笑道:“是啊,咱们开始吧。”
说起正事,王振江正色道:“以前的价位是一车炭三十两,一车煤十二两,现在由于一些情况,煤的价格上涨,我们的意思是炭的价格不变,一车煤涨到十五两。”
白世镜直接摇头,道:“王掌柜的,这次大家坐下来谈谈,不仅仅是说价格的问题。以前大家的交易太过简单,就是一车煤一车炭,这样不仅对我们不好,对你们也没利。”
“哦,那你们要怎么做?”
“我们的意思,是把目前的煤和炭分得更细一些。”说着白世镜递给王振江一张纸,上面写的是谭良栋和林把头、老谢等人商量出的细分品种。
谭良栋把煤划分成五类,质量最差的含矸煤(混杂有石头的煤),次之的中煤,品质好的褐煤,在上面的就是含煤多的碎块炭和含煤少的碎块炭,很简单粗暴的分法,谭良栋就是根据含煤量来划分的。
王振江看完后,心里点了点头,这样的划分让商人们卖的时候也好卖。心里虽然赞成,王振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不动声色道:“不知道贵方这样划分有何意义?”
“不同的品质,不一样的价格。”
双方的谈判正式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