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贞观小仙师> 第34章 井喷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井喷了(1 / 3)

不管外面炎热忙碌的田野。李正在作坊和教室来回忙活着。学生们全部跟着学习,全当着是实验课了。

首先是新成果应用,当然是纸张的应用。纸厂里做出不同厚度的纸张。第一批学生用纸和储备完成后,纸厂生产了一批较厚纸片,韧度和硬度令李正满意。随即送入印刷厂,用套色印制图案后送进南湖书院后面的工厂。

福祥商号后院的一间挂着“南湖日化”牌子的作坊,自改名后就迁入南湖书院的工业区,原有作坊伙计同时转为工人。

又招来一批二十名女娘,建立一个包装车间。他们按印制的纹线裁好硬纸片,折叠粘上浆糊,就成了一个个花花绿绿的纸盒。强制参加夜校补习班的女娘如果能认识全部字的话,就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上面印着“润肤香皂”,下面还有小字,“清香宜人手感润滑”,“茉莉香型”,背面写着“申州南湖出品,净重50克”字样。

南湖日化厂现在生产有两种产品,香皂和肥皂,香皂有六个品种,黄色的是硫磺药皂,针对大唐百姓皮肤寄生虫用户;粉红色茉莉花香型、清香型、玫瑰香型牛奶皂针对女性用户;大众型纯白清香型;还有粉黄色的艾叶香型儿童沐浴皂。不同的香型不同的包装,令客商眼花缭乱,订单一直不能满足。

有人询问客商,大唐各地都有这种产品,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申州提货?客商会惭笑而不语。

李兴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他驻守在工厂里看着更改包装的第一批肥皂和香皂切开分别放进木制模具里压制上精美图案。用浸油的薄纸包裹,再装入硬纸盒。这是更改包装后的第一批货,也是搬迁后的第一批货,必须有负责人全程监控。

这同时也是学校工厂的第一批产品,学生们很有兴趣亲自动手。

硬纸是造纸厂的产品,这种稻草和麦秸生产的纸被厚厚的压制成后世的牛粪纸,虽经石灰水漂白,但颜色还是淡黄色,用石版印刷上学生们商量着设计的图案,看上去也不错。白纸盒就精美多了,纸质较厚,加有废纸碎布等,韧性较大,印刷更精美。

李正不能光用学生来制作,可现在正是农忙,缺少人手啊!许多职工请假回去抢收抢种,那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啊!李正吩咐,只要不影响工厂生产,一律放行,缺口在留守人员中做加班调整。有些小厂产量跟不上,叫学生们去支援几天。申州太小,资源和人口限制着它的发展。

抽空给福和酒楼里聚集的厨师们培训三天。这些各地来的学员们,都是有着深厚基本功的厨子,有家族酒楼来的,有大宅里私人厨子,其中还有军中的伙夫,识字不识字不重要,关键是领会能力强。说是李正教课,其实是李正专用厨师兼任福和酒楼的首席金牌厨师李富贵在讲课。李正作为王爷级的士族,会去和一班‘下九流’当面交流吗?

在酒楼后面的厨房里,搭建一个简易教室,讲台上只有一口锅灶台和一溜菜案,菜当然是整理好的,来教学的是酒楼厨师和两个打下手的书院的厨娘。

厨师张福先说:“这几天,大家在酒楼帮厨,见识了一些做菜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两个部分,烹饪发展历史,工具和调料。这是王爷传授的方法,王爷很忙,只能由我代传,下面发教材。”

酒楼小二为大家发放两本书册。讲师是个识些字的厨子,开始照本宣科,不时加些自己的见解。笼统的说了一通,不识字的学员已是懵懵懂懂,这才开始实物操作。

厨娘开始烧火,火是煤火,就是扒开火门,拉动风箱。锅是长把炒瓢,厨师加油爆香葱蒜,加入肉片,火焰腾空而起,惊得一片大叫,厨师却不惊慌,一边颠锅,一边把炒勺打得砰砰响,逐步加入蒜薹,加入另一个厨娘准备好的调味品、酱油、精盐,勾芡,然后倒入盘中。几息之间,这个菜就成了。传下去叫学员们品尝效果,得到一致赞同。

炒菜这个烹饪方法,虽说魏晋时期有过昙花一现,史书上也有记载,但局限于工具,也就是铁锅的普及,并没有推广流行就烟消云散了。真正开始推广炒菜的时代是在宋朝,宋之前,还是以煎炸蒸煮为主,这个明火烹油颠锅技术更是在清末之后才从南方开始流行。所以这是的表演完全就是耍把式,能不吸引眼球么?

接着,厨师有快速表演一个韭菜炒鸡蛋,从入锅到出锅,炒勺如翻飞蝴蝶,须臾即成。菜成了,厨师又讲起油温、火候......捎带着普及李正的温度知识。

学员们课后一窝蜂跑去南湖书社买来度量衡有关书籍,申州对数字把握得太精确,你说你搞个米、毫米;千克、克也就算了,这又搞个什么温度?180度、230度的热油,谁知道该怎么量啊?唉!---跟不上课啊!

以后的几天,学员们开始自己尝试操作,也像模像样的出菜了。当然,首先弄出来的肯定是自己吃了。半个月后,学员们把那本《最新菜式100例》尝试个遍,该学的都学了个遍,当然了,所有实习菜式都是由自己的掌柜和随从们吃,每个菜至少要做出五遍,逐渐令掌柜们满意了,各路掌柜商量一下,咱和王爷告辞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