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清楚国内这部分的事情后,刘元龙又开始琢磨起了各国的反应,广东地区一直是的英法两国传统控制范围,虽然法国的海军和英国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在陆军方面离开了法国陆军,英国陆军的战斗力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也是为什么法国一直能够在英国的传统范围内伸手的原因,同时,这也是英国分化欧洲大陆的重要手段之一,最近德国实现了统一,但是现在还远没有达到威胁到英国的欧洲政策的地步,因此在远东这个方向德国是插不上手的。
而沙皇俄国虽然十分眼馋远东地区的清朝国土,但是在没有修通西伯利亚铁路之前,俄国基本上是不可能和清朝来一场全面战争的,同样英法距离亚洲的距离也决定了,他们也是不可能和清朝进行全面战争的。
这是个全世界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只有清朝政府是不明白的,其实如果说所有清朝的皇帝都不明白那是胡说,至少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是明白的,至于说乾隆皇帝也是至少明白一点的。
可是为什么早在100多年前清朝统治者就明白这个道理后,而不进行改革呢?很简单,因为如果清朝进入工业化时代,就必须提高全民素质,可是如果提高全民素质,那么清朝执行的愚民政策就必然破产。
满清在整个中国是少数民族,他们是根本无法和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抗的,一旦愚民政策破产,可想而知清朝政府必然要面对的就是大规模的反抗,这是清朝政府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的统治者根本无意改变现状,而且世界各国距离中国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他们也根本就不担心。
随后在嘉庆之后的各个皇帝,基本上就都是些废物点心了,至于到现在,清朝统治者实际已经把他们老祖宗学会的那些东西全部变成了垃圾丢掉了,因为那些东西是儒家学说里面的“奇技淫巧”。
而在近代,清朝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在武力方面一直使用满族人,而满族人养尊处优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很难出现一流的将领了,同时为了实现对汉族的统治,全面的学习儒家文化,导致重文轻武,再加上闭关锁国,根本不了解世界情况,这才导致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
其实对于两次鸦片战争,清廷只要将全国转入战时体质,进入全民战争状态,各国根本就别想占到一点点的便宜,因为靠海军是打不到陆地上的。
至于陆军在面对接近4亿人口的庞大帝国,英法那超远程的后勤补给,想打赢全面战争根本就是个笑话。
就连二战结束后,掌握着100多艘航母的美国都做不到,何况是现在的英法,所以清朝的败退是败在自己的手里的。
这些情况英法俄美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当然清楚,如果中国不是统一中央政权,他们早就采用对付印第安人的办法,分化瓦解集中消灭,杀光中国人了。
正是因为这种中央政权的存在,英法各国是绝对不敢和清朝打一场全面陆战的,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两次鸦片战争,英法都适可而止了,因为他们也害怕,一旦激起全民族的仇视,他们将损失掉所有在远东的利益。
所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实际上在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后,已经开始实行了另一种慢速侵略,就是恐吓、小规模冲突、谈判、获得利益、消化、然后再来一遍,这种逐步蚕食的策略。
这个时候,各国政府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12年了,基本上消化完了自己抢到利益成果,已经打算开始进行第三轮的蚕食侵略了,而这个时候,从沿海各地想内陆挺近的各国教会神父就是先遣队。
他们利用传教人员的贪婪,以及清朝的软弱,利用教会人员和当地民众的冲突,逐步的获得了大量的利益,直至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然后在民众无法忍受剥削起来反抗后,继续通过收买分化各个野心家,形成了军阀割据的状态。
这里面无论是早期的湘军、淮军、太平天国、中期光复社、同盟会等人,以及后期的国民党、奉系、皖系、直系、黔系、滇系、甘宁青系,包括共产党这一支,全部都是各个国家在背后扶植出来的。
而正是因为这种政策,导致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以及直到进入下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仍旧有中国人看不清现实,或者说是故意的看不清现实,打算形成割据成为新的军阀。
因此自己在广东搞出来一个小型的金融风暴,让各国银行在这里亏损一下,一定会引起各国注意的,那么根据各国后世的反应看,到目前为止,各国在合力对付清政府的态度上是一致的,远没有20年后德国崛起时的剑拔弩张。
同时各国的重点也全部放在朝廷那里,各国都在到处的寻找机会找借口打算形成第三次鸦片战争,不过各国目前也有很多的顾虑,主要原因就在于湘军已经形成战斗力了。
经过连续的剿灭天平天国,各国的军事观察员已经可以确认湘军还是有着一定的战斗力的,并且打仗悍不畏死,虽然现在俄国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