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从满清大军出关,远离京师之后,有些萧条的京师城内又开始慢慢有些人气起来,但是在紫禁城内,一场针对张翼的那封奏请要求,整个朝廷正在争论不休。
张翼上次在辽东的所有作战,经过张翼暗地里可以宣传,几乎人人都知道张家军在辽东打过战,更是打死了很多满清鞑子。虽然过程有些模糊,没有将怎么样消灭鞑子的真正利器说出来,但整个京师都知道张翼曾经带着自己的军队在辽东打过战,为京师解围过。
因此,这一次张翼的奏报,一些朝廷大臣或许有感于张翼这一次在辽东的战果,间接救了他们,加上大明朝的军队体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了,前面又有着戚家军的前例,因此还是赞成张翼的请求。
当然,很多为张翼说话的人,几乎都是受到了张翼的好处,除了张翼辽东解围的原因之外,这一次一些官员几乎暗地里都接到了一笔为张翼说话的“说话费”。至少兵部里面的几个管事的侍郎还有五军都督府等几个衙门的那些老爷们,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一笔厚厚的报酬。因此,这些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等和军队有着关联的官员,几乎一致都同意张翼送来的奏报。
没有办法啊,为了这一次在广东取得所有的军备改制还有整顿官场顺利张翼可是下了血本了。这一次张翼送奏报的时候,同时也秘密派了李达带着巨款北上,来到京师活动。用张翼的话说,就是用钱砸,也要让京师的这帮官员能帮助说话,支持自己在广东所作的一切。
所以,这些日子,李达几乎秘密拜访了多个衙门的主管人事和一些朝廷大员,几乎给这几个衙门的官老爷们每个人送去了几万两银子,数天之内撒下几十万两银子,可谓是花钱如流水。
因此,得到张翼好处的官员,当然很自然为张翼说话,有的就算还没有直接说支持,但也不反对了,默认有时候就是一种支持。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很自然会反对张翼的这种破坏“祖制”的做法,认为张翼是在破坏朝廷统治的根基,是在让整个朝廷走向灭亡,是一种严厉的狼子野心,坚决的反对。
不管两边人马如何唇枪舌战,在这朝廷上大肆相互攻击,但多数官员此时都保持中立状态,没有表示支持和反对,特别是一些重量级的官员,比如杨嗣昌等人,都站在哪里闭目养神,谁也没有发言。
坐在哪里的崇祯心里有如明镜是的,他其实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让下面的朝廷大员全部议论纷纷,同意和不同意的都在说着自己的理由。只是,看着杨嗣昌等几个朝廷内阁大臣不说话,心里面也忍不住有些生气。
其实刚才这些官员讨论,看着下面一帮大臣那种似乎说的头头是道,什么忠君爱国的样子,崇祯他心里面都在冷笑起来。
这些官员这种说话不腰疼的样子,整天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已经让崇祯很厌倦了,也已经让崇祯想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虽然好坏都有,但已经让崇祯朝着某个方向倾斜了许多。
拿着张翼和这帮在朝廷上说话的大臣一相比,崇祯忽然觉得张翼那种真正做实事,为自己这个皇上分忧的人是多么的可爱了。至少,张翼做的每件事情,怎么样看都是在拯救自己的这个偌大江山啊,至少和这帮只知道动嘴皮子耍权力的官员好太多了。
这帮大臣能帮自己变出银子来么?能帮自己训练出一支可以打战,打败鞑子的军队来么?想来想去,早已经缺银子却勇敢善战的士兵镇守自己江山的崇祯已经有了主意。
崇祯他确实是多疑,可某些时候也是一种很偏执的人,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情,这一刻都不会改变主意。特别是想着张翼的好处,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不过,心里面打定主意了,但有时候他还是会看看下面这帮股肱大臣到底会有事么主意的。有时候崇祯就觉得自己是在看戏一样,看着自己手下一般大臣在表演,他就觉得十分有趣。或许这也是一种常年养成的病态爱好了。
不过,似乎朝堂上的这些官员都察觉到崇祯那种沉默不语,察觉到了几个股肱大臣都不发话,都开始慢慢消停下来,然后看着崇祯,等待他的发话。
“杨爱卿,你觉得这如何?”
等到这帮朝廷大臣似乎都察觉到不对劲,闭口不谈然后全部低头,崇祯心里面冷笑了一下,才看着下面的杨嗣昌问道。
一直站在哪里似乎闭目养神的杨嗣昌这个时候听到崇祯的话,终于动了动身子,然后躬身出列,朝着崇祯行礼之后,才道:“回皇上,募兵制度从嘉靖先皇便开始有先例,戚继光更是为朝廷编练出了一直能征善战的精兵。在沿海不但剿灭了倭寇的侵犯,北上更是重整了北部河山,将蒙古人再一次打消下去,给我朝带来了数十年安宁,臣认为,既然嘉靖先皇有着先例,更是取得了成功,说明这法子还是可行的。”
说道这里,杨嗣昌停顿了一下歇了一口气,然后接着说道:“至于一些大臣认为这是张翼的狼子野心,我觉得这有点以小人之腹度君子度量了。”
“如果张翼狼子野心,那试问早些日子破坏满清入关侵袭的作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