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可以达到十万小时左右,而且不需要担心碰撞、或者……”
随后将手中的半导体扔到地上,参加过军用电台试制的戴春洲知道,只需要这一项优点,就足以让军队为之心动。
从三年前开始以工程师利莲费尔德的发表于1929年的晶体管专利论文作论据,到借助研究所的相关论文,戴春洲和他的十几名学生,解决了诸如材料纯度、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各个方面的困难,最终在两个星期前,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根实用化的硅晶体管。
但真正提供帮助的还是那些科学论文,尽管那些科学论文大都是锗晶体管,可最终,受限于种种原因,戴春洲还是选择了只有少数论文作为支持的硅晶体,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之所以选择它,不仅仅是因为其相比锗晶体管,硅晶体管的优点更多,前者热稳定性非常差,而后者则极为稳定,作为公司研究人员,他必须要考虑到市场的因素。
“像纯净硅之类的生产工艺问题解决了吗?还有,它们可以完全取代各型电子管吗?”
接连的问题不断的从人们的口中吐出,而当这些人被各面前的数十种晶体管和戴春洲的介绍所吸引的时候,一个年青人,却弯着腰扶着眼镜框,仔细的观察着那些晶体管。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晶体管的优点无论是用在电报亦是收音机甚至正在工业化的电视机中,都还凑合着能用,但是对于慈云桂来说,电子管却一直制约着他的研究——电子计算机。
相比于最初,慈云桂的电子计算机项目,在过去的几年间不仅得到了科技委员会的资助,从去年开始,又分别得到金刚石公司以及军方的支持,或许相比于委员会,后两者的目的更为急功近利,但其用途却极为准确,正是这种准确的用途,加快了慈云桂的研究,现在计算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
相比于过去的任何产品成本,一部电子计算机,要用数千上万个电子管,远不是最初设想的一两千个电子管,而根据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原理,只要有一个电子管出了问题,机器就会“犯病”,从而导致其无法进行运算,同时它的体积也极为庞大,整个机器占地近两百平方米。
“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尽管心知无论是金刚石公司亦或是参谋部对“电子数值分和计算机”催的很紧,根本就不可能给他时间,针对新发明的晶体管对电子计算机进行重新设计,可是慈云桂却敏锐的意识到这种晶体管对于“电子计算机”的意义,如果使用它,那么计算机的重量至少可以减轻一半,甚至会减轻至十吨以下,而且耗电量同样也会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有可能……
脑海中浮现出一部大小如电台般的电子计算机,然后由人背负着,应用于各个场合,尽管心知数十吨重的电子计算机,不可能猛的一下缩小到几十甚至十几公斤,但慈云桂相信,早晚会有那么一天,正如他相信电子计算机等于未来一般。
“也许,这才是电子计算机的未来!”
看着面前的那一根根半导体晶体管,突然间,慈云桂的心底产生一种明悟,半导体天生就是为电子计算机而生,它更符合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小型化,现在的刚刚发出来的晶体管,大小不过就如火柴杆一般大小,即便是目前最小的电子管也无法与之相比,那么几十年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