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中原从汉武大帝开始就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了,但这里还是没有的。
袁术立即叫来戏志才,初略地跟他讲解一下奴隶社会制度,然后叫他再根据南中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份社会制度章程出来,然后再协助孟起一起去施行。袁术的想法就是由孟起等做奴隶主,然后将抓来的俘虏做奴隶,驱赶他们去挖矿,从事各种劳动。那样,也就等于自己在这边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原材料生产企业,矿石,药材等将源源不断的供应给袁术,支持袁术的霸业了……
当然,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社会制度的变更,规则制度的制定,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思考敲定,这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企业进行一次大型的变革一般,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制定完毕,当然,这些还是不够完善的草本,基本算得上一个暂行条例而已。接下来的就是需要孟起和孟节一起去施行。这些先就不需要自己来操心了。
接下来,就是要教他们学习怎么建房,这一点上,袁术也不是很懂,只记得小时候看别人家建房时的砖混结构式。叫来众人,一起研究烧窑做砖工艺。好不容易烧制得几百块砖头,袁术忽然想起没有混凝土,这时,戏志才建议,用糯米浆混合白灰一起做浆。袁术不解,戏志才告知,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就是用的这个办法。那以修筑长城的玩意儿来建房屋,那不长久结实耐用么?于是,袁术叫人去找糯米和白灰,不过数量不多。花费好长的时间,勉强将主体建起来。由于袁术的技术也只是一个皮毛而已,所以不敢建很高,大约两米多点的样子,袁术就决定盖瓦了,袁术不是建筑师,对这些东西也不是很懂,只是知道一个模样,而袁术想要的是给他们引进这样一个概念。然后让他们自己慢慢的去琢磨,自己书院中不是有数百上千的工匠么?让郭嘉戏志才画成图本,再回家慢慢研究去吧。
其次就是种地,袁术其实并不懂得怎么去整理土壤,这些技巧只有中原的人才会,要学习这些技能,就必须去中原学习,或者把中原的人拉到这里来,教导他们。好在袁术麾下的陷阵营和银狐都是庄稼人家出生,多少懂得一些,再就是,还在宛城种植双季稻时,这些人都知道一些,把这些人都拉出来教南中人民种地,虽然闹出一些笑话,但毕竟人多力量大,出主意想点子也有很多创意,这里地处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一年有的地方能种三季的,现在都只种一季,只要把观念扭转过来,每年种三季,姑且不管一季能收获多少,对于总产量上,还是可以增加不少收入的。田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直看得孟起一天到晚乐呵呵的……
第三才是挖矿和冶炼。在这里,冶炼的技术不是很高,主要是挖掘银矿,铁矿也不是很多,说白了,就是没有人去探矿源。所以,随之而来的冶炼技术也不是很重视。可对于袁术来说,这才是重中之重,只是袁术不能这么表示出来不是?袁术所做的一切,都要做得像是帮助南中人民如何脱贫致富一般。这不,先是房屋,然后是粮食种植,这接下来的挖掘矿石看起来也是在帮南中人民怎么增加副业收入一样,这样,这里的人才会无条件的拥护的。这样,从书院调来的工匠也会受到这里的民众的爱护的。
第四就是设立学堂,对于授业教育别人子弟,这些东西暂时交给戏志才来做,只有文化,才能真正使一个民族强大。这样一来,戏志才又成了一个大忙人,白天花些时间来教育南中子弟,晚上,给孟节开小灶,教他兵法。没办法,只好把郭嘉这个小家伙拖出来,给志才跑腿……
看到袁术设学堂教兵法,融儿和孟起很不理解:
“夫君,融儿也想跟你们一起学习兵法,更希望自己族中的的子弟也来学习。”
“呵呵,来学习很好啊,一个家族的强大就要学习文化啊。至于兵法,以后就跟为夫学吧。为夫的那一套是适合中原的兵法,志才教的那一套太全面,太复杂。需要孟节长时间的去体会理解。”袁术说着,逗逗融儿。其实教孟节的兵法,在中原基本上用不上多少。学习兵法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天赋还要有时间。郭嘉鬼才学完《三略》和《六韬》不也用了大半年吗?
“将军,孟起知道中原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将军真的愿意倾囊相授,日后不怕我等后人反叛中原?”孟起说出了心中的疑惑。中原不愿意跟他们结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族长能把这话挑明来说,说明把术当做兄弟。不过天下万物皆相生相克,就算学得所有又如何,照样有法可破,就像我教羌人的铁甲连环马一样,后来被鲜卑人学去,侵我大汉,肆虐中原,我去了一趟并州,不照样轻松破去吗?就算孟节学得全部兵法又如何?他能比之志才郭嘉等那么机变灵活的运用么?不管怎么说,这些兵法都是汉人数百年来战争总结的经验结果,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得通透的。不过,帮助族长一统南中倒是足够了。不出意外,十至二十年之后,孟氏一族将是南中最大的一族,三十年之后,获儿继承家族,一统南中绝对不是问题。呵呵……”
袁术说着,爽快的笑起来,倒是孟起感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