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守我们规矩的,当然不会和我们打。姬夏说天下想要安定,就只能定于一座城邑一种规矩,我觉得很有道理。”
“一月十四,听说粟岳或许会不遵守盟誓。那就打嘛,我的三个副手早就盼着打了,这是不用多说的,打了他们才可能不当副手,否则只要我在他们就一直是副手。要是真打,我是希望打的,之前学习的时候就说了,天下想要安定就只能有一种规矩,大家按照这规矩做事,亲族之间就不会有仇怨。不按照规矩就打,打到遵守规矩,这是极好的。”
“一月十五,密会。做好征战的准备,一旦粟岳不守规矩就要开战,全面管制,打赢为止。”
“一月十六,密会。分发武器,一旦打的时间太久,一里要出十个人出征。军队已经动员了,所有旬休取消。”
“一月十七,密会。姬夏讲了将来要打成什么样,与会的这些人中我是官等最低的,姬夏问我能不能管好一座城邑的农事?我想了想,告诉姬夏如果给我足够的农吏,我可以管好。”
“一月十八,密会。我做了削减明年种植的提议,计划统计司询问我如果一里五十户,只剩下三十户最多可以种植多少亩地。种不是问题,难的是收……”
“三月初三,怀子节。好消息,粟岳承认菱作为城邑首领,打不起来了!管制全面放开了,要抓紧时间耕种了。”
记载的内容到这里戛然而止,石泉看着上面的字愣愣出神,不知不觉中相濡以沫很久的女人端来了一杯从大河南岸弄来的名为茶的水,有些苦涩但是很好喝,如今都流行喝这东西。
之所以只记载到这里,是因为这一卷纸的正反面都写满了,还有几卷他也没有再拿起来看。
之后的故事,终于还是在某年打起来了。打的很突然,以至于当时石泉身后的女人在战争期间有了孩子,没办法做一些事只好去了抚育院集中看管孩童,以腾出更多的女人去做农事。
至于当时众人的心思,结果无非就是国人大会上,大家都希望赶紧打仗。因为国人大会不再是数万国人乱哄哄一团了,而能参加国人大会的……诸如那些小农吏,都盼着打完后从管着一两里的农吏变为农官,可是夏国就这么点地方,一共才有几个人能当农官呢?
当然,这是石泉当时作为农官所熟知的手底下那些农吏的想法,别的诸如律法、作坊之类的人想法也都差不多。他们不再想直管五六十个人了,他们觉得自己可以管五六百个,可是除了打仗没有更快的办法了。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石泉此时用比起当初更为成熟的目光去看当年写下的一切,固然有些青涩的回忆,也对当初种种自己看不懂的事看的明白清晰了。若不是当年各个方面养出来那么多看似当时无用甚至冗繁的官吏,只怕后来的事也不会那么容易,打下来谁来管呢?
用那时石泉的眼睛去看那几年,也就是最普通的农人所经的种种。种植、服徭役、收获、缴粮、随军运输、新工具的普及、国人和新来的人的孩子算国人身份吗种种。而用此时的眼睛去看,却是从一开始就是在为战争做准备,甚至是在为打赢做准备。打输了,何必要那么多吃饭的官吏?哪里有那么多人要管?
这卷不算厚重的潦草的纸卷上,很多出现过的名字消失了。有的是因为死了,有的则是随着石泉从农吏到农官再到之后,再也很难见到了。
譬如当初偷懒被抽鞭子的那个,石泉再看的时候已经记不起对方的模样,甚至不知道对方如今姓什么。
再譬如李大,那个当初石泉想办法动员去了夏东做了里司的人,这个不会忘记,因为他还有三个弟弟,有两个那都是如今平日常见的人,可是作为大哥的李大从那卷纸张的墨迹消失后就很难见到了。
此时再看到这些很久远的名字,难免有些唏嘘,看着一个个曾经做农吏时熟悉的、如今已经不熟悉的名字,石泉失笑地摇摇头,合上这一卷纸张,放进了木匣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