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季初曼联并未表现出这样的弱点,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稳定压制对手推进的同时把两翼的布林德、瓦伦西亚顶到中场协助进攻。【】
在此阶段,由于拜利、琼斯的存在,以及博格巴适度回援后场,曼联中后场的单防、守转攻、进攻组织都具备相当的水准,布林德与瓦伦西亚全力协助下的进攻也有源源不断的炮弹输送前线。这是一个具备稳定虐菜能力的体系,但很害怕有推进方式的球队。根源在于曼联当时在左后卫上没有能稳定折返的人选,而右路瓦伦西亚也并非边后卫出身,防守底子不稳,加上马蒂奇不具备踢单后腰的覆盖能力,所以一旦作为战术出发点的拜利、琼斯产生波动,就会产生连带反应,“拖”全队的后腿。
刚好在这一阶段末端,在客场遇到了斯托克城。舒波莫廷与沙奇里制造了稳定杀伤,而变阵433的曼联则在进攻端默契不足,同时由于后场单防能力下降、左路达米安无法前提到中场保证稳定压迫,让曼联在前场的进攻陷入滞涩。除了后场单防和轮转能力之外,曼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右路不存在稳定杀伤对手的方式,进攻极度左倾。这个问题自鸟叔上任起存在至今,并没有要去解决的迹象。
这一阶段,左边后卫的平均位置是横梁球队处境的晴雨表。对阵西汉姆,布林德的位置提的相当靠前:
对阵斯托克城,红色区域是达米安的实际区域,而黄色区域是前几场布林德可能支援到的区域。来自后防的支援变小,使得可以投入进攻的兵力减少。
在这个阶段内,有一个利好消息,是位于左路的马夏尔一改往日单干的风格,越来越多地寻求和队友配合,具备了稳定杀伤对手的能力。不过拉什福德更多地占据着首发位置。
同样不利的情况也在一点点暴露:1卢卡库的支点能力并没有他的身形看上去那么稳。2马蒂奇正面防守强劲,但横向覆盖不强,且组织进攻并无创造力。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我那时的复盘,里面有提到这些利好和潜在不足。
第二阶段:被动调整
以博格巴受伤为第二阶段的起点,曼联开始变得不走运起来。以博格巴为组织核心的曼联面临着重建战术,分摊博格巴职能的艰难处境。
在这一阶段,由于费莱尼、埃雷拉均不足以代替博格巴的作用,曼联也没有提前准备博格巴不在时的战术,使得曼联在攻守两端更加两极分化,进攻组织中的长传开始增多,中场失势,只能照顾到防守端,无暇给攻击线提供支援。
这一阶段的曼联,在低谷中不断摸索博格巴不在时的踢球模式,上一阶段一前一后两个隐患的暴露,使得曼联只能在要防守和要进攻中选择一项。雪上加霜的是,后防中坚拜利的受伤让曼联不再具备在进攻端长时间投入大兵力的资本。在场面上,曼联的攻防两端开始割裂。中段拜利曾短暂回归,但之后又谜一般地继续伤缺。
在打科曼治下的埃弗顿时,尤可以用马蒂奇、姆希塔良、马塔来分摊博格巴的职能,而在下一场客战中后场不弱的南安普顿时,几乎被对手全场压制,依靠卢卡库把握机会的能力略胜一筹。这一阶段的开端,中场配置基本是由费莱尼搭档马蒂奇,两位高大的球员在速率方面弱势明显,需要队友大幅度回撤协防,但好在对手不强,均能取胜。
客平利物浦是第二阶段的中期,也是曼联本赛季的一个小低谷。这一阶段,费莱尼的受伤使得曼联不再具备稳定长传推进的手段(实际上,前几场费莱尼搭档马蒂奇,也并没有过多把费莱尼前推),让卢卡库不足的支点能力开始暴露。除了中场无力支援进攻外,曼联的进攻推进也陷入困境。站死位置,不做配合,后场大巴,是这一阶段的标签。
在这一阶段以主场胜无凯恩的热刺、客场负切尔西收尾,我们大多都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没有了博格巴,我们就只会长传冲吊了吗?
在第二阶段,曼联的常态是9人防守。在打切尔西时改变为7人囤积后场,3人偏前等待机会。
造成场面割裂的根本原因是双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博格巴缺阵,其他球员的能力不足以稳定创造空间,与队友产生联系,加之进攻投入兵力不足,故在场上有各自为战的观感;另一方面,先前更偏好防守的鸟叔也对进攻上的研究投入不足。但是,现有球员及鸟叔是否不具备根据球员打造进攻体系的能力?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具体情况,我们留在第四阶段时分析。
第三阶段:重新探索
在博格巴回归后,曼联回到了重新求索的道路上。该把博格巴放在后面组织,还是想办法把他前推帮助进攻?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曼联受到博格巴回归的助力,表现大有起色,在联赛中取得一波连胜。并且由于博格巴强悍的驱动力,把切裂的全队重新粘合在了一起。这一阶段,以客场3:1胜阿森纳为**。标志着曼联不是只会依靠博格巴赢球,前场卢卡库-林加德-马夏尔的三角配合开始展现默契。其实在第一阶段,马夏尔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也经常能和姆希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