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诸侯尽朝商的盛况或许不会再有了,但他们需要一个新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儿。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还没点儿自己的小心思呢。
但小心思归小心思,新王这事儿他们是不敢想的。至于推荐谁当新王,众人似乎全都看向了一个方向。
西伯候姬昌被囚禁在羑里城七年,最终纣王奉西岐为西周,给西周代天巡牧之权。如今天下三分之二尽在西岐,新王自然是非武王姬发莫属了。
听闻有人提议让自己登基为王,武王姬发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刚才还打算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的姜子牙,一时间还没回过神来。他没想到武王姬发竟然真把诸侯的愤怒给平息了,而且还谈到了立新王的事儿上。
诸侯一致推举武王姬发为王,然武王姬发却是极力反对,推脱自己从未想要立王一说。
西周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大统,但武王姬发从不敢忘对父亲姬昌的承诺。所以不管诸侯如何劝说,他都不肯接受新王举荐。至于如今的朝歌,给谁打理对他而言并无区别。
最终,武王还是决定离开朝歌,回老家西岐。这也是出兵之前早就说好了,观政与商适可而止。如今都已经把纣王给逼死了,武王姬发就更没有心情待在朝歌了。
武王要走谁也拦不住,况且这事儿也已经不在姜子牙的职责范围之内了。他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此之前就算天塌下来也跟他没啥关系。
至于朝歌的管理权,武王本来是想让诸侯接管的。可诸侯全都推脱,说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从未想过要接管朝歌。
最后,武王只能留下自己的两个弟弟,在新王未立之前暂时接管朝歌。当然了,既然是武王的弟弟接管朝歌,那管理制度自然就跟西岐一样。
听闻武王姬发要离开朝歌,朝歌城的百姓全都自发前来送行。整个朝歌城的街道全都站满了人,还有不少人看到武王姬发之后痛哭流涕。
他们的确都舍不得武王姬发离开,但他们全都留不住一个想走的人。但最让姬发感到意外的,是姜子牙竟然也跟着他一起离开了朝歌。
他知道姜子牙有任务在身,但他并不知道姜子牙此时的想法。辛苦劳累了这么多年,难不成他就没有一点儿安顿下来的心思么。
这话武王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跟姜子牙提这事儿。毕竟他跟姜子牙的关系,还没有到说啥都不需要避讳的程度。
百姓夹道欢送武王离开朝歌,西岐军一路西行出了朝歌,过孟津渡黄河出五关,几日后便来到了首阳山。
在首阳山的拐角处,武王姬发在此稍作休息,实则是想看一看西岐的两位老卒。当初兵出西岐,武王姬发曾在此遇到了两个西岐老卒,伯夷和叔齐。他们都曾是西岐军中一员,后来负伤退伍在此赋闲隐居。
当时他们听说武王要率兵直入朝歌,伯夷和叔齐两位老卒就曾谏言,希望武王不要陷西岐与不忠之地。
当时武王并未听进去,只觉得此次出征只为观政与商。一眨眼好几年过去了,这会儿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武王心里着实有点儿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两位老卒的话,后悔当初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再次见到两位老卒,武王有一肚子话想要跟他俩说。奈何他们根本不给武王这个机会,伯夷和叔齐只问了姬发一个问题。
“武王,纣王怎么样了?”
姬发答曰:“纣王在摘星台自焚了。”
伯夷问:“你不是说观政与商么?”
叔齐问:“你不是答应西伯候绝不以臣弑君么?”
伯夷问:“你是真想把西岐陷于不忠不义之地么?”
叔齐问:“你打算亲手毁掉西伯候树立的仁德治国的理念么?”
三问过后,两位老人拂袖而去,根本不给武王解释的机会。
当初他们苦口婆心,如今他们心灰意冷。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说也无济于事。他们不可能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做正确的事儿。
姬发冲着两位老人的背影深深作揖,心中只觉得愧疚难当。
但最让他感到愧疚的事儿还在后头,西岐军还没回到西岐,姬发就收到了一条消息。一条有关伯夷和叔齐两位老人的消息,在他们分别后的第七天,有人在山林之中发现了两位老人的尸体。
经人检验之后得出结论,两位老人皆是被活活饿死的。为了不吃嗟来之食,为了不让自己的信念被以臣弑君的骂名玷污,两位老卒选择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
听到这条消息,武王姬发宛如被雷击中,突然就晕了过去。等他醒来之时,冲着首阳山的方向嚎啕大哭。
说实在话,西伯候姬昌病逝之时,武王姬发都没有哭的这么伤心。因为他那时知道人终有一死,天意如此不可违也不能违。但两位老卒不该这样死去,却是因为他的一意孤行才使得两位老人宁愿饿死。
出朝歌时百姓夹道欢送,入西岐时百姓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