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走进唐朝> 第764章 贸易凭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4章 贸易凭证(一)(1 / 2)

吕泰新的舰队在东泽岛停留了十天,在这段时间里,吕泰新一方面帮助申建泽清理岛上的土著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损的舰船需要时间进行修复,一些伤员需要休息调养,当舰队休整完毕后,吕泰新率领着舰队向倭国九州岛进发。

倭国的九州岛并不是这支舰队的最终停靠点,原计划准备在经过九州岛时,路过萨摩、日向等地考察一番,但是现在因为风暴耽搁了大量的时间,所有商贾都希望尽早赶往倭国平安京。

这时候的平安京就在今天日本的京都一带,当吕泰新率领的舰队浩浩荡荡出现在摄津的福原筑港时,整个摄津都震惊了。这时候的倭国摄津的福原筑港在地位上与大唐的广州差不多,不过也只是在地位差不多,其他方面就根本没有办法与广州相提并论。

福原筑港外一下子出现上百艘商船,这把摄津国守平谨严吓的不轻(相当于刺史的位子),平谨严出现这么大的反应其实也不奇怪,只要我们看看倭国的遣唐使规模就明白了。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八三八年第十八次,人数竟达到六百五十一人,这是官方记录的数据,规模之小就不难想像当时的情况。

现在回头再看看当福原筑港口外出现上百条商船时,摄津国守平谨严出现什么样的表情都不奇怪了,对于出现在港口外的商船,平谨严并不敢掉以轻心,一方面询问商船来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赶紧将这件事情向平安京汇报。

当问明来意后,平谨严并没有马上放所有商船入港,而是让吕泰新、李延寿、学僧圆载、智聪先上岸到官驿之中休息,其他的商贾只好在海上继续喝西北风了,这样事情处理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遣唐使团在唐代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关州府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马上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飞奏朝廷。地方政府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朝廷负担。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接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

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倭国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遣唐使属于倭国朝堂和唐朝堂之间的官方交流,倭国和唐代之间的民间商贸往来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但是吕泰新这支舰队易商易官,这可就把平谨严难为坏了。

平谨严之所以只让吕泰新、李延寿、学僧圆载、智聪先上岸,完全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四人的身份特殊,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四人了解这次大规模商船来倭国的目的。不要看吕泰新打着跨海经商的旗号,平谨严可不相信这么庞大的舰队到倭国就是为了经商,平谨严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很奇怪,主要还是倭国和唐朝之间的贸易规模实在是太小了,小到愿意闭关锁国也不感觉有什么不对,这种观点倭国和后期的明清是一样的。

平谨严将吕泰新、李延寿、学僧圆载、智聪安置在官驿之中,并热情的款待了四人:“两位大师,某已经将大师回国的消息传回了平安京,如果两位大师愿意,明天就可以送两位大师返回平安京”。圆载、智聪本来就是倭国去大唐求法的学僧,平谨严自然先询问圆载、智聪的想法,如果圆载、智聪想在摄津休养一段时间也可以,如果想马上返回平安京,平谨严当然也不会阻拦。

至于吕泰新、李延寿就不同了,吕泰新有着大唐官方的身份,如果要去平安京,必须要得到现在倭国掌权人关白:藤原基经的同意。李延寿的身份更加尴尬,如果只是李延寿一个人到倭国,按照李延寿和藤原基经的私交,平谨严会马上送李延寿去平安京。不过李延寿现在是代表整个商队跟倭国进行贸易,如果平谨严同意李延寿去平安京,就意味着同意了李延寿的商队和倭国进行贸易,这当然是平谨严无权决定的。

圆载、智聪一路受到吕泰新和李延寿的照顾,现在自己前往平安京,而把吕泰新和李延寿留在摄津,这让圆载、智聪感觉不是待客之道。圆载双手合十道:“平国守,贫僧既然跟随两位施主一同回国,理应知道两位施主是否前往平安京,如果两位施主要前往平安京,贫僧也好一同前往”。

僧人在我国的地位非常崇高,尤其是在唐朝镀过金的僧人,他们可以随意的出入皇宫大内、府衙深宅,有时甚至参与国家大事的制订。同时僧人在民间的声望也很高,他们参与民间的所有事情,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农桑纠纷,他们的话往往比官府还有威信,这样的僧人也是当权者笼络的对象。

倭国佛教虽然是从中国移植的,但传到倭国后逐渐倭国化了。倭国佛教国家主义色彩浓厚,最澄、空海以镇护国家为宗旨,“为国念诵,为国祈祷,为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