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问的话太直白了,这个问题恰恰是大臣刻意遗忘的问题,这属于一条看不见的红线,谁都不愿意去触碰它,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不好说。
李烨是登州刺史已经在辽东半岛上不是什么秘密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身份让渤海国十分被动,都说有些事情能做但是却不能说,而李烨办的这件事情恰恰属于这个范畴之内。渤海国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李烨占领了辽东半岛,是属于唐朝暗中默许的,还是李烨私下故意为之。
如果李烨在得到唐朝廷的默许之下,故意侵占辽东半岛,这看似不跟渤海国有什么联系的事情,里面隐藏着巨大的玄机。唐朝廷丢失安东都护府已经很久,再想名正言顺的占领已经不可能,让李烨偷偷摸摸的侵占辽东半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一来唐朝廷就有了出兵干涉辽东半岛的理由。
如果辽东半岛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得到唐朝廷的默许,只是李烨个人擅作主张出兵占领了辽东半岛,那么辽东半岛依然是一个羁縻地区,渤海国就不能将李烨作为打击的目标,而只是针对辽东半岛发起进攻。两者看似互为矛盾的逻辑,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渤海国不愿意将唐朝廷作为攻击的目标,有意避开李烨的身份。不管唐朝廷是不是想介入辽东半岛的事务,都会没有理由,因为渤海国担心唐朝廷拿安东都护府说事,毕竟这些事情放不到桌面上来讲。
现在高太后突然问起,到底是攻打辽东半岛,还是攻打李烨,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让大臣们怎么好说。
这个问题众大臣根本回答不了,除非是谁挑起两国的冲突,大臣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就是不想把矛盾放到桌面上,如果可能大臣也不愿意出兵攻打辽东半岛,毕竟辽东半岛没有捞过界,是渤海国首先攻击辽东半岛,辽东半岛奋起反抗才是。但是现在二万渤海国将士死在了辽东半岛上,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无法回避,大臣想装聋作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才有了攻击辽东半岛一说。
就是支持太后的一派现在都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与大玄锡撕破脸皮,不知道高太后为什么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难道不知道这个敏感的问题会引发朝堂震荡吗?
见众大臣都低头不语,高太后微微一笑道:“本宫还以为朝堂诸公已经有了万全之策,没有想到你们就是这样辅佐陛下的”,高太后看了一眼朝堂上惊恐不已的大臣:“如果本宫告诉诸位,李烨也流着我们靺鞨人的血脉,是渤海国的皇族,你们还想攻打辽东半岛、攻打李烨吗”。
“什么李烨是渤海国的皇族”
高太后的话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倒入了一盆冷水,顿时整个朝堂炸开了锅,交头接耳不可思议的表情,迷茫无措好像被人狠狠的敲了一下脑袋似的,头脑嗡嗡作响。
大玄锡震惊不解道:“太后,宗室皇亲在宗人府可是有玉蝶的,是谁告诉太后李烨是皇亲国戚,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讲给太后听,可有什么证据”。渤海国不管是官职上、还是在整个文化传承上,已经是大唐的浓缩版,那个人是皇亲国戚从一生下来就已经记录在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叫李烨的唐朝人。当然,这句话要是从别的人口中讲出来,大玄锡可以立即命人拖出去斩了,可是高太后说出来就不一样了。
高太后招手让内侍端上一个漆盘道:“陛下应该知道,先祖在建国时有两串先人留下的彩贝项链,一串现在在皇后手中,另一串至今下落不明,而丢失的一串当时本宫送给了萍儿,本宫派人调查过,萍儿从宫中走失后,流落到唐朝海州东海县,而李烨正是萍儿之子,陛下,你说李烨是不是渤海国的皇亲国戚,是不是应该停止攻打辽东半岛、攻打李烨”。
大玄锡惊愕的看着漆盘中两串彩贝项链,这两串项链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却是渤海国先人留下来的遗物,其意义早已经超出了彩贝项链价值本身。而这两条项链原本藏于后宫之中,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想山寨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其中一些彩贝早已经绝迹根本无从寻找,根本不可能作假。
高太后有一女名叫大婕萍,就是李烨的亲生母亲,深的高太后的喜爱,因不满豪门之间政治联姻毅然出走,至今不知下落。高太后已经派人到东海县调查过李烨的身世,见过大婕萍的人绘出大婕萍的画像,宗人府也已经核对过,所有细节并没有差错,可以认定李烨就是高太后的外孙,这让高太后感到一丝安慰。
事情到现在当然没有完,作为高太后的外孙,李烨当然算是渤海国的皇亲国戚,要入宗人府玉蝶。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李烨身上,只要高太后与宗人府宗正说一声,事情便结束了,也没有拿到朝堂上的道理。
大玄锡的确有些为难了,大臣们一听李烨是高太后的外孙,攻打辽东半岛的事情就变成了皇家内部的事情,不敢插嘴讨论是否继续攻打辽东半岛。
大玄锡有些傻眼了,刚才气势汹汹的大臣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好像和尚打坐一样:“太后,李烨可是屠杀了渤海国二万将士,这件事情一定要给天下人有一个交代”,大玄锡依然不死心,李烨算起来是大玄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