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走进唐朝> 第531章 偷袭契丹(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1章 偷袭契丹(一)(1 / 2)

安市州大概在今天的大石桥市北方,而白崖城就是今天的本溪一带,两地相距二百多里,虽然两地相距不远,但是中间却隔着不少的契丹部落。

这些部落有大有小,为了躲避冬天的寒冷,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靠近长白山一侧的大山,作为冬天牲畜过冬的地方。靠近长白山一侧,丘陵密布,沟壑、山坳纵横,水源充足,是理想天然的避风之地,很长时间以来,契丹人一直都在长白山西侧一面过冬,等到来年的春天,再到西边寻找牧场。

从北魏开始,契丹就在辽东上游一带开始生活,唐中期已经逐渐占据辽东一带,唐中期,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后称卢龙)、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结果酿成安史之乱。契丹在唐末晚期,逐渐对大唐的北边边境造成巨大的压力,防御的重点在卢龙藩镇的营州一带。

不过这时候的契丹,内外矛盾重重,内部契丹社会发展到一个转折事情,外部天灾不断,急需一场变革,就需要一个强硬有力的首领,将契丹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智勇善射的耶律阿保机,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登上了契丹诸部盟主的舞台,这当然是后话了。

张天成和阿布思利率领着五百骑兵,一人双马踏上了契丹人后方的土地,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如果没有指南针,不要说偷袭契丹,就是想找到回头路都不可能。可是有了指南针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只有神知道,没有地图、没有路标,只知道方向,自己走到什么地方了,只有猜测的份。

霍去病两千里奔袭偷袭匈奴王庭,除了胆识和武力过人外,更多的是运气,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可以造时势,时势也可以造英雄。很多时候,英雄与时势是相辅相承的,仅靠英雄不行,仅靠时势也不行,英雄是水,时势是形,水与形相互作用,才能激起滔天巨浪,才能咆哮千里。

张天成的运气也不错,刚走出去几十里地,便发现在一处山坳中有一个微型的部落,正在山坳中过冬。侦查发现这是一个几百人的小部落,除了老人和腐儒外,基本上没有多少青壮年的契丹人。

当然这个部落也并不是没有青壮年的契丹士兵,只是这时候的契丹士兵已经被调往安市州了,留下的契丹士兵并不多。

这一夜,天很冷。

起伏不定的山丘如同一座座小山,高者二三百米,底者十几米到上百米,在一座座山丘的背后,有一支披着白色披风的队伍,正沿着山脚悄然向山坳中的部落靠近。

部落背风而居,四周都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丘,正好挡住了部落的视线,同时也挡住了北方吹来的寒流。这支队伍在一处山丘上停了下来,片刻之后,有人一声令下,这些人就身背长刀、长枪,纷纷的从山丘上冲了下来,借着战马快速冲下来的速度,飞快地向山坳中的部落冲去。

“轰隆隆……”

这里是山坳,五百名骑兵从山丘上冲下来,声音回荡在山坳中,所引起的巨大回声,就仿佛有一架重型轰炸机从部落上空一掠而过,又似沉闷而深远的雷声,响声之大在这静寂的夜晚可以传出数里之地。部落里的人都被惊醒了,但是他们已经来不及应变了。

喊杀声骤然响起,寂静黑暗的山坳中的部落突然间人声鼎沸,老人、妇人和孩子无助的哭喊声,狗、牛羊等家畜的吠叫声,刀枪剑戟的撞击声,咒骂呐喊的厮杀声交织在一起,把这寂静的山坳吵成了一锅粥。

当黎明第一缕阳光晒到大地的时候,部落中已经安静下来。雪地上躺着若干具尸体,鲜血流淌得到处都是,染红了地面,冻结成了红色的冰,整个部落慢慢的恢复平静之中。

一些人在清点财物、粮食,把容易携走的东西带走,一些人在山坡上埋葬昨夜混战中死去的战友,用找来的石块堆积起来。还有一些人在用豆子、干草等搜罗来的精饲料喂着刚刚抢来的的骆驼和战马,剩下一些人正在甄别被俘的部落牧民。

这些部落牧民可不全是契丹部落中的自由民,其中还有许多奴隶。这些奴隶有吐蕃人、汉人、回鹘人、室韦人、奚人,甚至还有新罗人,这些人有的是从奴隶贩子手中买的,有的是从战争中捕获的,当然也有是其他部落相互赠送的,长相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

这些从天而降的队伍把这些奴隶都释放了,赠给他们财物、粮食、武器,甚至女人,即便是本来有些胆怯,不敢反抗旧主的奴隶。当他们领到了财物、武器,把以前的女主人变成了自己的女人,也陡然有了抗争的勇气。

更何况,原本很多被旧主虐待的奴隶以前只是势单力薄,为了活命不敢反抗而已,如今他们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这支队伍做靠山,他们甚至比这支来历不明的队伍更加残忍地对待自己的旧主。

很快,这些被释放的奴隶和被看押起来的部落牧民就弄清了这些队伍的来历,这就是张天成和阿布思利率领的偷袭契丹的骑兵。

这场战斗进行的并不激烈,甚至可是说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就占领了这个部落,缴获的牛羊等数目多达几百头,战马上百匹,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