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离开登州的时候,还是金色满地、秋风瑟瑟、一派收获的季节,等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万物凋零的冬季。
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往返,乾符二年十一月二日,李烨终于又回到了登州。
李烨回府后,立即找来了狄庆江、敬翔和张天成询问登州的情况。“狄别驾幸苦了,某不在登州的这段时间里,可有什么大事情发生”,李烨问道。
狄庆江回答道:“李刺史,今年的秋粮收成比夏粮提高不少,各县都在进行水利建设,今年登州下了几场大雪,都说瑞雪兆丰年,看来明年的收成应该不错。栖霞、东莱、成山和乳山四镇的移民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四镇总共已经移民十几万以上,明年预计能达到二十万以上”。
李烨很高兴道:“不错,这些都是狄别驾的功劳,这次某从江南带回来不少好食材,晚上留下来赴宴”。
“多谢李刺史,这里有一份朝廷对李刺史封赏的公函,表彰李刺史在江南击退王郢叛军的功劳”,说着狄庆江从袖中拿出一卷诏书,目无表情的递给李烨。
李烨在江南偷袭王郢叛军,请赏的奏折先一步送往朝廷,估计朝廷现在还不知道苏州已经陷落的消息。朝廷能给李烨什么奖赏,李烨并没有看中,毕竟自己已经是登州刺史,再进一步岂不是要回朝廷,估计朝廷上的大臣也不会愿意见到这种情况。
李烨打开诏书,哼哼一笑将诏书丢在了书案上,朝廷的封赏还真的被李烨猜中了,一个正四品的武散官---忠武将军,就把李烨给打发回家了。
“三郎,你在江南为朝廷出生入死,朝廷就拿了一个不疼不痒的四品武散官,这也太让人寒心了”,张天成睁着眼睛咕哝道。
一旁的敬翔呵呵一笑道:“这是朝廷诸公不想看见李刺史升的太快,又不能不封赏,才出了这个权宜之计,想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谁说不是呢?李刺史可知,京兆尹杨知至奏报‘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满朝宰相皆上表称贺,殊不知这是杨国忠言霖雨不坏稼,韩晃言霖雨不坏盐者,圣上大喜,以为祥瑞之兆,欺瞒圣上竟然是满朝衮衮诸公,可悲、可叹……”,狄庆江面带忧伤道。
原来公元875年秋,大批蝗虫向京畿之地飞袭而来,遮天蔽日,所过之处,一切绿色植物瞬间被啃光。然而,这时的京兆尹杨知至害怕承担责任,便硬着头皮上奏朝廷说:“这次蝗灾,波及全国,托皇上的恩庇,独京畿一带,蝗虫虽然也飞来了,但一只只都抱着荆棘,宁肯饿死也不吃田里的稼禾”。说实话,在杨知至的心里,对这样的谎言究竟能否蒙骗过关也没有底。
话说深居宫禁的唐僖宗李儇虽天资禀赋尚可,却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木偶,看到杨知至的奏折后,真的就信以为真,简直高兴坏了。而那些大臣呢?他们谁都不敢扫皇帝的兴,便顺水推舟,纷纷上殿道贺,甚至有人还写诗作赋,歌颂皇帝英明圣德,一起联手将唐僖宗这个傻小子忽悠得心情爽极了,根本不知国祸将至。
蝗虫不吃庄稼,杨知至撒下如此弥天大谎,非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的呼应,真可谓千古奇闻。杨知至为什么能够得逞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唐僖宗是个只爱听好话而不愿听坏消息的偏执狂似的家伙,所以,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们便都投其所好,共同用谎言为他编织着虚假的繁荣,而杨知至只不过是众多说谎者中的一个而已。
培根曾说过:“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杨知至之流说谎,圆谎,以谎求荣,虽有迫于无奈的成分,但终归是该唾骂的恶俗者,因为他们丧失了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这让我们想起大跃进、放卫星的年代,那亩产万斤粮,炉炼万吨钢,超英又赶美,公社万年长的现代神话。到了恢复理智后的现在,假如从图书馆,翻出当时的旧报纸,看到那些沸沸扬扬的套红大字标题,无论编造奇迹的人也好,相信奇迹的人也好,一定会觉得那种行径是很可笑的了。
李烨苦笑道:“这恐怕只有谎言才能掩盖真相,想来这些也不是我等能够烦神的事情,随他去吧”,李烨不好当着狄庆江的面批评朝廷,虽然狄庆江跟李烨现在是站在一条船上,谁会保证就不会投靠别人。
狄庆江见李烨并没有生气,便又说道:“李刺史,宋节度使发来公函,说让平卢镇各州准备兵马剿匪,已经奏请朝廷加封李刺史为东面行营招讨草贼副使,这件事情不知李刺史如何处理”。
原来,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军已经发展到数万人,攻郓州(今山东东平),袭沂州(今山东临沂),兵锋直指平卢藩镇。见王仙芝和黄巢就要打到自家门口了,这时宋威在也做不住了,主动上表要求平乱,随便想把李烨捎带上。
王仙芝和黄巢之所以东进到沂州,一是因为沂州有庞勋的旧部作乱,想合兵一处,壮大声势,没有想到激怒了宋威。二是因为僖宗下诏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个节度使对